截至4月30日,上市公司一季报基本全部出齐。整体来看,上市公司业绩略有改善,但令人关注的是:传统的利润大户却盈利水平出现下降。
宏观数据:整体略有回暖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增速高于去年全国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生产需求指标加快回升,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6.3%,比去年全年回升0.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3%,回升0.3个百分点。
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基本和统计局数据反映的行业趋势差不多:微弱的回暖。Wind数据显示,5399家披露一季报的企业合计营收16.83万亿元,同比微降0.38%;归母净利润1.49万亿元,同比增长3.47%,盈利修复动能逐步释放。
超七成上市公司一季报实现盈利,近五成实现净利润正增长。消费与科技主线渐成支撑,半导体、可选消费净利润增速创五年新高,A股从总量修复转向结构优化的新阶段正在形成。
具体而言,全市场共有4078家实现盈利,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6%。从盈利增长结构看,2956家(占比55%)企业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其中764家净利润增幅超100%(占比14%)。
然而,还没有到可以乐观的时候。今年一季度,整个上市公司中,不少传统的利润大户出现利润下滑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保险、煤炭、能源、银行、电力、建筑、房产等行业。以利润排名前30的公司来看,其中12家公司出现利润下滑,而且超过两位数的也不少。
例如:中国平安,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328.0亿元,同比下降5.2%;净利润为270亿元,同比下降26.0%。煤炭行业的中国神华,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5.9亿元,同比下降21.1%;净利润146.6亿元,同比下降15%,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价格下行导致。
此外,中国石化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7353.56亿元,同比下降6.91%;净利润145.1亿元,同比下降32.1%。主要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造成存货贬值。另外,公司一季度投资收益同比下降69.9%,至16.47亿元,中国石化称系受套期保值业务盈亏变动以及部分联合营公司效益有所下降影响。
银行业一直是传统的利润大户。今年一季度,六大国有银行中只有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保持净利润微增,其余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均出现利润下降。股份银行的利润也大多下降,其中华夏银行归母净利润下降14.04%,幅度最大,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则下降5%左右。
银行业承担为经济输血的功能,经济不振,所以银行业自然也盈利能力下降。数据显示:随着净息差持续收窄,A股市场已有近8成银行净息差低于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提出的1.8个百分点警戒线,最低为上海银行的1.17个百分点。港股市场上,盛京银行的净息差已降至0.8个百分点。
“以旧换新”板块有亮点
一季报中,电动汽车、家电这两大受益“以旧换新”政策的板块,保持着良好的业绩增长。
格力电器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416.39亿元,同比上升13.78%;净利润59.4亿元,同比上升28.0%。同期发布的格力电器2024年年报也很靓丽: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891.64亿元,同比下降7.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1.85亿元,同比增长10.91%。
从格力电器年报来看,过去一年内总营业收入下降,净利润却增长,说明在消费不振的大环境下需求是下降的,但是价格却很坚挺。这完全得益于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1.2%。
受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业绩大幅增长。其中,代表企业为宁德时代,其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7.05亿元,同比增长6.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63亿元,同比增长32.85%。
房产行业持续承压
保利发展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542.72亿元,同比上升9.09%;归母净利润19.51亿元,同比下降12.27%;卧龙地产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1.0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59亿元同比增长97.53%,然而归母净利润为3608.63万元,同比下降22.22%。
以保利发展、卧龙地产这一大一小两家地产企业的季报为例,可以看出房产企业的基本面貌。这表明,尽管公司在营业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增长,但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很显然公司在“以价换量”,这也是大多数房企的基本态势。
国盛证券的研报指出,2025年一季度,房企到位资金在较低基数上继续负增,同比仍下滑3.7%。资金来源分项看,占比较大的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一季度同比分别为增幅为-1.1%、-7.0%,低迷的新房销售依然是拖累房企流动性的主要成因。
中信证券认为,房地产新周期开启的信号已经出现,但房价止跌还需政策临门一脚。相信今年4—5月是政策前置的关键窗口期,主要的可能政策包括进一步降低居民购房资金成本、合理满足改善置业需求、扩大存量土地收储和加强对房企的流动性支持。
政策还需持续发力
刺激政策的效果具有一定滞后性。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推出的一揽子政策,扭转了经济下滑的趋势。如果参照上一轮“四万亿”的经验,经济的全面复苏可能要到今年年底或者2026年一季度。
民众的消费预期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所以,提振消费就困难重重。当前,政策端还应持续发力,有效的政策应出尽出。
目前民众最为期待的消费刺激政策有两方面:一是奖励性购房政策,不仅要全面取消不合时宜的限购政策,更要有直接的奖励措施,比如进一步减免契税等;二是要出台不受消费领域制约、每个家庭都有份的普惠性消费补贴。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排名前30公司业绩一览表

数据来源:wind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