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科网股普涨,有色金属板块强势,半导体板块涨幅居前,中资券商股普涨;今日港股4只新股上市,旺山旺水涨超150%。
板块聚焦: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多机构看好储能景气度持续(附概念股)
从国家能源局了解到,截至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1亿千瓦,装机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超3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已跃居世界第一。
据了解,所谓新型储能是指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储热、储冷、储氢技术等。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但其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新型储能可调节平抑新能源并网的波动性,缓解调峰压力,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
开源证券表示,当前光伏行业“反内卷”已取得一定积极成效,三季度主链上游环节预计显著减亏,后续关注底部反转;储能行业呈现供需两旺态势,国内外需求共振,新型储能“一芯难求”,头部电池企业持续满产,电池价格延续上涨趋势,供应链整体具备价格传导能力,储能景气度有望持续。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国内容量补偿电价逐步出台,大储需求超预期,供应紧张,今明年预计30-40%增长,美国大美丽法案后今年抢装超预期,预计明后年稳增长,欧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大储需求大爆发,持续高增长;欧洲户储去库完成,出货恢复,工商储需求开始爆发,新兴市场光储平价需求持续,预计全球储能装机25-28年的CAGR为30-50%,继续强推大储,看好大储集成和储能电池龙头。
储能相关龙头企业:
比亚迪(01211):比亚迪在互动平台表示,比亚迪储能始于2008年,专注于储能系统及新型电池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已形成集储能产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回收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品全面覆盖电源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叉车电池、船舶电池等应用领域。依托全球领先的电池研发制造技术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比亚迪储能已为国内外数百个储能项目提供安全可靠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新能源产品远销全球6大洲公司。
宁德时代(03750):宁德时代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0%。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85.49亿元,同比增长41.21%。营收同比增长,产品需求饱满;动储产品毛利率相对稳定,盈利能力提升明显。国内外储能需求迎来快速增长,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机遇。
中创新航(03931):2025年上半财年,中创新航收入同比增长31.7%至164.2亿元人民币,其中动力电池销售较去年同期上升9.7%至106.6亿元人民币,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销售同比成长109.7%至57.6亿元人民币。
双登股份(06960):双登股份为AIDC储能核心标的,服务阿里巴巴、京东、百度、万国数据、秦淮数据等头部互联网及数据中心运营商,并已成为阿里巴巴在数据中心储能方面的主力供应商。双登股份相关负责人此前称,若AIDC能耗增长10倍,则意味着备电需求也大致增长10倍。更重要的是,随着绿电+储能模式在数据中心逐步推广,储能系统的规模将远高于传统备电场景,有望为公司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机构观点:
南向资金五年增量或达11万亿港元,长线资金重塑港股“慢牛”逻辑
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成为港股市场流动性的关键支撑。截至三季度末,港股通持仓总市值突破6.3万亿港元,同比增长超90%,占港股总市值比例升至12.7%。在成交方面,2025年9月港股日均成交金额达3167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87%。
从资金结构看,保险资金与公募基金构成南向资金的主体力量,合计占比超40%。其中,保险资金通过港股通持有市值突破1.4万亿元,占港股通总规模的25%;公募基金港股持仓规模达1.01万亿元,占比18%。招商证券国际指出,这一“长线主导、短线活跃”的格局正在强化,预计未来五年南向资金将带来约11万亿港元增量。
南向资金整体呈现出注重基本面的投资特征,并未出现明显的散户化倾向。从市值偏好看,资金持续向头部公司集中,对1000亿港元以上公司处于持续超配状态,而对200亿以下公司则持续低配。
在基本面选择上,南向资金更加看重盈利增速的质量和持续性。数据显示,资金对中等净利润增速和高ROE的股票超配比例最高。行业配置方面,南向资金贯彻“科技+红利”的哑铃型策略,前十大重仓股恰好呈现科技股与高股息股两分天下的局面。
现货黄金突破4000美元,机构看好黄金长期价格中枢向上
消息面上,11月6日,现货黄金继续震荡走高,突破4000美元/盎司。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天数创新高,引发部分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基本面受到更多负面影响的担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日前表示,“停摆”若持续6周,经济损失将上升到110亿美元,此外,中信期货认为,长期中债务超发和逆全球化是驱动美元信用下行的核心因素,黄金作为超越主权的货币,仍是对冲美元信用风险的首选资产,全球央行购金趋势维持,黄金的长期价格中枢维持预期向上。
个股掘金:
猫眼娱乐:《鬼灭之刃:无限城篇》全球热度攀升,花旗看好影片内地上映票房
花旗发布研报称,对猫眼娱乐开启30日正面催化剂观察,驱动因素为主要动画电影《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第一章猗窝座再袭》预定于11月14日上映,由猫眼担任其发行商。该电影在全球票房已展现强劲表现,截至昨日全球排名第五,票房超过6.77亿美元,并成为北美地区第一国际电影。该电影的公布已产生巨大热度,证据为猫眼专业版在一天内记录破40万次“想看”点击。
花旗预期,《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第一章猗窝座再袭》将在中国成为第一日本动画电影,并假设票房达10亿元人民币,预期利润贡献可能1.08亿元至2亿元人民币之间,对比2025年花旗调整后净利预期为5.42亿元人民币。此外,随着新年假期从11月底开始,花旗亦预期,任何优于预期的票房表现,将成为猫眼作为最大售票平台的正面催化剂,予该股目标价9.3港元,基于2026年调整后每股盈利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鸿腾精密:鸿海10月营收创单月最高纪录,大摩看好公司未来AI收入增长
消息面上,11月5日,鸿海最新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AI服务器业务成为增长引擎,10月营收不仅创下历史同期纪录,更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单月最高纪录。数据显示,鸿海10月营收达到8957亿,超越9月的8370亿,也远高于去年同期的8048亿,月增7.01%,年增11.29%(美元计价年增15.4%)。
摩根士丹利近期研报指出, 鸿腾在鸿海集团内部定位良好,有望受益于AI元件趋势;首予鸿腾“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8港元,相当于2026、2027财年预期22倍、17倍市盈率。大摩预期,鸿腾的AI收入将在未来2至3年内显著增长,相信这一正面发展尚未完全反映在当前股价中,并视鸿腾为关键AI基础设施推动者。
赣锋锂业:获纳入MSCI中国指数,机构看好其锂资源、锂电池双轮驱动
消息面上,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公布了11月指数审核变更结果。除A股标的外,MSCI中国指数新纳入包括赣锋锂业在内的9只港股,同时剔除4只港股标的。本次调整结果将于2025年11月24日收盘后生效。
今年前三季度,赣锋锂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46亿元,同比增长约5%;归母净利润为2552万元,与上年同期亏损6.40亿元相比,实现了扭亏为盈。华泰证券指出,锂价上涨带动公司三季度业绩环比高增,展望未来,伴随公司锂资源端逐步放量,下游储能、固态电池布局或逐步贡献业绩,看好公司多元化发展前景。
蓝思科技:2025年人形机器人预计出货3000台、四足机器狗1万台以上
消息面上,据报道,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今日在广发证券主办的精品上市公司交流会上表示,蓝思科技在具身智能硬件制造领域已实现规模化交付,2025年人形机器人预计出货3000台、四足机器狗10000台以上,整机组装规模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平台之一。根据蓝思科技公众号,近日,越疆机器人向蓝思科技下达10000台四足机器狗整机组装订单,此外,双方合作首款产品——全球首款家庭智能体机器人Rover X1,售价7499元,首发日全渠道领取消费券即突破5000份。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蓝思科技是全球精密制造平台化龙头,以消费电子业务为基石,以智能汽车、AI眼镜、人形机器人等业务为多元增长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卓越,引领材料与技术变革;垂直整合产业链,智能制造能力突出;掌握龙头客户资源,受益于苹果、特斯拉、Meta等行业巨头订单释放。公司战略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及整机组装业务,拓展长期空间。该行看好公司业绩释放。
FORTIOR:公司已进入全球主流服务器散热风扇厂商供应链
消息面上,FORTIOR此前发布业绩,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58亿人民币,同比增加28.9%;净利润1.67亿元,同比下滑9%。单看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83亿元,同比增加21.5%;净利润5073万元,同比下滑17.9%。国盛证券表示,费用率上升致公司短期承压,高研发投入有望为未来带来增长新引擎。
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数据中心算力增长带来服务器散热需求持续增加,公司已进入全球主流服务器散热风扇厂商供应链,且在工业伺服及机器人方面应用逐步实现量产。此外,公司已陆续推出电机传感器相关产品,随公司传感器产品的面市和客户导入,有望开启新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