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港股石油板块的“集体趴窝”
刚看到港股石油股今天集体走弱的数据,三桶油齐刷刷往下掉,中海油领跌近3%,中石油和中石化也跟跌2%左右。这种步调一致的下跌,让我想起去年12月也出现过类似的场景——当时国际油价单日暴跌5%,直接把三桶油股价砸出个坑。但这次的情况有点不同,咱们得掰开揉碎看看。
地缘政治“退烧”是导火索
从补充材料里智通财经的报道来看,这次下跌的直接诱因是国际油价隔夜走弱。关键点在于俄乌冲突可能迎来转机——泽连斯基收到美方和平草案,准备和特朗普详谈。市场向来对地缘风险溢价敏感,这就像给烧红的油锅突然浇了勺凉水。花旗的分析师说得挺直白:未来油价走势得同时看地缘、OPEC+政策和美国能源政策这三碗水怎么端平。
不过有意思的是,对比今年7月那波下跌(当时油价暴跌5%触发三桶油跟跌),这次国际油价跌幅其实不算猛,但港股石油股反应却很诚实。这或许暗示市场对地缘风险缓和的预期,比对实际油价波动更敏感。
基本面也在“拖后腿”
翻看三桶油的三季报,情况确实不太妙。中海油单季净利润同比下降12%,中石油前三季度净利润也缩水近5%。这些数字和国际油价13%左右的跌幅基本同频,但有个细节值得玩味:中海油在产量增长6.7%的情况下,利润还是被油价拖累了,说明成本控制的空间正在见顶。
更麻烦的是需求端。补充材料里提到IEA的预警:2026年全球石油可能每日过剩400万桶。这和我们日常体验对得上——新能源车渗透率肉眼可见地涨,我小区充电桩今年就多了两排。三桶油自己也承认,汽油需求下滑已成趋势,中石化甚至在加速布局充换电业务,这转型姿势多少有点被迫营业的味道。
历史总在重演但不会简单重复
把时间轴拉长看,三桶油的股价和油价走势就像一对闹别扭的情侣。2021年3月那次“油价暴跌-股价跟跌”的剧本,和今天几乎一模一样。但区别在于,当时市场还沉浸在疫情后需求复苏的预期里,而现在大家更担心能源转型的不可逆。
不过话说回来,每次三桶油大跌后,总会有资金来抄底。比如2022年9月油价跌破85美元时,三桶油跌得比现在还狠,但随后都走出了修复行情。这次会不会重演?我个人觉得要打个问号,毕竟行业逻辑正在发生质变。
普通投资者该怎么看?
对于关注能源板块的朋友,现在可能需要换个视角:
1. 短期看,地缘局势的任何反复都可能引发油价波动,但大趋势是溢价消退;
2. 中长期得盯着三桶油的转型进度,比如中海油喊出“天然气战略”,中石化搞氢能,这些新故事能不能讲通;
3. 别忘了政策变量,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明晚开启,预计每升下调5分钱,这种微调对业绩影响有限,但会影响市场情绪。
最后提醒一句,周期股的玩法从来都是“买在无人问津时,卖在人声鼎沸处”,但现在这个“无人问津”的底到底在哪,恐怕得各位自己掂量了。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