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龙头业绩超预期为何反跌?
最近港股市场出现个有意思的现象:腾讯、京东、B站这些互联网龙头三季报明明都超预期,股价却连续三天跳水。恒生科技指数也跟着跌,成交额从四千亿缩水到两千亿水平。这就好比全班尖子生集体考了高分,家长会却没人鼓掌——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
"利好出尽是利空"的经典剧本
熟悉港股的老伙计都知道,腾讯过去业绩超预期时往往高开高走。但这次不同,市场表现更像是"买预期卖事实"——股价从去年10月底到现在已经翻倍,聪明钱早就提前埋伏,等财报真正落地就趁机兑现利润。就像看演唱会,黄牛早把涨价预期打满,等真开唱时反而没人接盘了。
更微妙的是业绩细节:腾讯金融科技收入增速降到个位数,AI相关资本开支还环比砍了三成。这就好比学霸语文数学满分,但新报的奥数班突然退费,难免让人嘀咕是不是遇到了瓶颈。不过管理层解释得很清楚:不是不投入AI,而是全球GPU芯片短缺下优先保障核心业务,研发支出其实创了历史新高。
港股的"心病"在资金面
眼下港股就像个心脏供血不足的病人。恒指三次冲击27000点都回落,成交额腰斩,关键卡在美联储12月是否降息这个"起搏器"上。目前市场押注降息的概率就像抛硬币,正好五五开。这种时候大资金宁愿躺平观望,连南向资金持续流入都带不动情绪。
但你们发现没有?这种"业绩好却下跌"的戏码,在2018年和2020年都上演过。当时腾讯分别因为游戏版号冻结和中概股审计风波连续阴跌,后来不都爬出坑再创新高?现在的处境可比当年温和多了——至少没有政策黑天鹅,AI和视频号这些新引擎还在轰鸣。
眼前有两盏信号灯
接下来咱们得盯紧两个指标:一是美联储议息会议后外资会不会杀回马枪,二是腾讯重点布局的AI智能体何时在微信落地。摩根大通算过笔账,光是微信接入AI代理,2030年就能多赚几百亿。这就像给印钞机装上了ChatGPT,想象力可比游戏充值大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腾讯25倍的市盈率确实不算便宜。要是你问我该不该抄底?我的建议是:等市场把"美联储摇摆"和"资本开支争议"这两碗冷饭炒完再说。毕竟在港股这片水塘里,再大的鱼也得看潮汐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