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和欧洲航线的舱位目前普遍是缺货状态,运费也在下降。”深圳一家货代的企业负责人王志从对第一财经表示,从航运市场上来看,除了东南亚航线因为台风导致的港口堵塞,出现了短期运费上涨及海运爆仓之外,普遍航线处于供大于求的“淡季”。
东方金诚宏观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认为,10月出口同比增速转负,一方面受到了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今年10月工作日较少有关。最重要的,还是美国高关税对全球贸易和中国出口的冲击持续显现,导致外需整体放缓。其中,10月中国对美出口延续大幅下滑过程,同比降幅达到25.2%,与上月差别不大,直接下拉整体出口增速3.8个百分点。
根据海关数据,10月中国对欧盟、日本、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经济体出口增速分别为0.9%、-5.7%、11.0%、2.8%,分别较上月下行13.2、7.5、4.7、14.3个百分点,剔除上年基数抬高和工作日效应,10月我国对这些区域的出口动能均有所减弱。
美国采购商需求提前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提出,10月对美出口同比降幅收窄,非美出口面临波动。10月以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底部上行。其中对美出口方面,宁波美东、美西航线,天津港美西、美东航线均呈现底部上行,对美出口或在修复。非美出口方面,针对发达经济体,对欧洲和日本等区域运价偏弱运行,澳新运价呈现较强表现;针对发展中经济体,对东盟、中东、东非等区域运价较强运行。
美国采购商对于圣诞季产品的需求提前,让中国B2B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国际站的“外贸6·18”也几乎成了“圣诞备货专场”。
和一般贸易相比,关税战带来的不确定性,推动着中企加速布局跨境电商与海外仓,也让这些模式的表现相对强劲。
提供海外仓服务的万邑通集团副总裁汪思杰认为,今年四季度的旺季,海外客商的备货量相对正常,关税基本没有给出货量和利润率带来太大的影响,提高的成本大部分通过价格调整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
与此同时,守住美国市场之外,跨境电商企业在今年纷纷将阵地转向欧洲,也带动了欧洲相关生态的蓬勃发展。
“欧洲电商发展挺快的,因为美国地缘政治问题,大多数电商都把重心向欧洲转移了。”原本专注于北美航线的国际货代企业负责人姜青说,他们今年也已经开始拓展欧洲和东南亚航线,并获得了一定的增量。不过,他也不乏担心,“欧盟明年一季度可能取消现在150欧元以下包裹的免税政策,接下来也是难做的”。
不同行业冷暖不一
整体“冷清”之下,不同区域的表现存在差异,不同行业更是天差地别。这也倒逼着中小微外贸企业,在寻求市场多元化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赛道。
在泡泡玛特等企业加速“出海”的带动下,全球潮玩市场增长迅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5年至2024年,全球潮玩市场规模从87亿美元增长至448亿美元,年复合增速接近23%。其中,欧美、日韩及中国等地的潮玩市场均快速增长。
刘名洋告诉第一财经,虽然目前还抵不住主要产品下降的缺口,但公司今年新开发的潮玩等品类实现了快速上涨,已占到总业务量的近两成比例。进入IP潮玩赛道并非权宜之计,他们不仅拿到了部分IP授权,还新建了自有工厂。
出口智能遮阳卷帘系统的外贸人丁言东则认为市场体感良好。“我们这两个月一直有柜子在发货,还挺不错的。”他对第一财经表示,截至10月底,今年的出口额已经基本达到了去年全年的水平。这也意味着,最后两个月的订单都是今年的额外增量。
究其增长动因,丁言东说,今年在中东、非洲等基础上,新开拓了南美市场的大客户,这让他们这样的小微企业实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
他们也是近年来持续投入新设备、扩大产能的小微外贸企业的代表。在丁言东看来,由于自己的主要市场一直都不是美国,所以关税带来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关税问题不可避免地引发了非美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为此,他们的应对方式是开发新产品,尽可能走在同行的前面。眼下他的工作重点,除了培养更强的销售人员不断开拓新订单,还需要确保新投入的产线尽快实现高效交付。
生产宠物窝的无锡双珍针纺织工艺品有限公司外贸总经理车允文对第一财经表示,圣诞订单提前交付的同时,他们当前的产能仍然饱和,“每天都在抢交期”。
和丁言东差不多,他们今年截至10月的销售额也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受美国高关税影响,他们通过客户群的调整,比如重点攻商超类的客户,从而保住了整体销售额。在关税平稳的时期,公司又开始重新与商标类客户展开沟通,“预计明年还可以再增加一些销售额”。
包装纸盒领域的外贸人李俊华告诉第一财经,以转化率取胜的他们业绩保持平稳,但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利润下滑了,“就算老客户翻单,也要砍价”。这凸显出行业产能过剩带来的市场“内卷”已随着出口市场结构的变化蔓延到了更多元的领域。
主要向非洲市场出口服装及其辅料的罗晟告诉第一财经,今年10月份他们拿到的出口订单也相对平淡,不过近期有所好转,“比金九银十好点”,因为11~12月才是他所面对的非洲客户们采购的旺季。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已超六成,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前10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增长8.7%。其中,集成电路增长24.7%,汽车增长14.3%,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下降0.7%。同期,出口劳密产品下降3%,占中国出口总值的15.3%。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下降3%,纺织品增长1.8%,塑料制品下降0.1%,出口农产品增长2%。单月数据显示,10月中国芯片出口额同比增长26.9%,汽车出口额同比增长34.0%,都延续了两位数高增态势。
冯琳认为,整体来看,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正在为出口提供新的增长动能,有效抵消了近期箱包、玩具、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下滑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