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盘后,潮玩巨头泡泡玛特(09992.HK)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业务数据堪称亮眼——整体收益同比激增245%-250%,海外市场增速更是高达365%-370%,美洲地区同比增长甚至突破12倍。
然而与这份“史上最强季报”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公司股价在业绩披露前后持续下挫,10月21日单日暴跌8.08%,10月23日跌幅达9%,创下4月份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这已经是泡泡玛特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最近2个月以来,泡泡玛特总市值缩水至3121亿港元,上演了一场“业绩越优,股价越跌”的魔幻戏码。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股价回调的同时,其新品在二手市场依旧维持超高溢价,这种市场表现的分裂背后,折射出潮玩行业深层次的发展矛盾。
从三季报看股价与业绩背离:高增长下的三重隐忧
泡泡玛特股价的持续回调,打破了“业绩增长必然驱动股价上涨”的传统逻辑,核心源于市场对其高增长可持续性的深度担忧。而在此前的17个月内(2024年3月至2025年8月),泡泡玛特的股价翻了接近15倍,创下了港股消费股的新神话。从股价走势看,公司自9月以来已累计回调近30%,8月26日创下的339.8港元/股历史最高价已成阶段性高点,曾经的“新消费牛股”为何开始遭资金抛售?
数据显示,泡泡玛特股价自去年4月以来累计涨幅达10倍,今年以来涨幅也高达160%,巨大的上涨幅度使得持仓资金获利丰厚。在第三季度业绩披露这一“利好出尽”的节点,部分资金选择获利了结,形成集中抛售压力,导致股价大幅回调。

泡泡玛特2025年三季报数据
而从泡泡玛特新鲜出炉的三季报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泡泡玛特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250%,其中中国市场收益同比增长185%-190%,海外市场收益同比增长365%-370%。具体来看各渠道收益表现,报告期内,线下渠道同比增长130%-135%,线上渠道同比增长300%-305%。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泡泡玛特海外业务持续高增。报告期内,被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寄予厚望的美洲市场,收益同比增长1265%-1270%;亚太市场收益同比增长170%-175%;欧洲及其他地区同比增长735%-740%。
尽管三季度整体增速惊人,但拆分数据可见隐患:海外收入增速从一季度的450%回落至370%,北美市场7月后的高频数据弱于前期高点,引发市场对海外热度降温的担忧。有分析师明确指出,泡泡玛特收入增长可能在今年达到峰值,受高基数效应影响,2026年增速将明显放缓。这种对未来增长动能的质疑,使得机构重新评估其估值合理性。
最重要的是IP依赖与市场环境的双重压力。当前泡泡玛特的高增长高度依赖Labubu等头部IP,海外市场对其他IP的认知度仍较低,投资者担忧单一IP热度消退后缺乏接续动力。同时,新消费板块整体走弱,叠加市场对高估值资产的风险偏好下降,进一步放大了资金的避险情绪,华泰证券明确将“新消费大盘偏弱”列为股价大跌的核心原因之一。
新品高溢价狂欢:二手热与供给紧的短暂共振
与股价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泡泡玛特新品在消费市场依旧热度爆棚,二手市场溢价率屡创新高,展现出强劲的终端消费韧性。这种分裂现象,凸显了潮玩行业“资本市场理性回调”与“消费市场非理性追捧”的鲜明反差。
近期,记者在泡泡玛特万象城门店看到,店内新品陈列更新快,下班高峰期,店内仍保持高人气
2025年至今,泡泡玛特旗下LABUBU、星星人、CRYBABY、SKULLPANDA等IP迎来全面开花。得物App数据显示,LABUBU 3.0(前方高能系列)系列热度最高,也是LABUBU破圈系列,今年4月24日发布至今,该系列在得物App销量超过60万,有76万用户“想要”;8月底发布的LABUBU 4.0(心底密码系列),在得物App销量超19万,有24万用户“想要”。

千岛平台数据显示,10月初推出的万圣节“WHY SO SERIOUS”系列盲盒的隐藏款仍然保持高溢价
三季度以来,泡泡玛特多款新品更是成为市场焦点,10月初推出的万圣节“WHY SO SERIOUS”系列盲盒,线上开售数分钟即告售罄,其中LABUBU大隐藏款“月影假面”在千岛平台的成交价高达1775元,截至10月24日还维持在1178元的成交均价,较159元的发售价溢价6.35倍。更早前的星星人系列表现更为夸张,得物APP显示,隐藏款“小熊饼干”最高成交价从59元上涨至929元,溢价近15倍。即便头部IP的老款产品价格有所回落,如SPACE·MOLLY二手价从万元跌至千元,但新品的溢价狂欢仍在持续。

10月23日晚间,泡泡玛特发布多款手办新品,美剧《星期三》联名款吊卡、孙燕姿联名款手办秒售罄,“庆祝这一刻”系列手办不到5分钟即售罄,依旧引发用户的热烈追捧。
从10月24日上午的二手市场数据来看,“庆祝这一刻”系列手办中以MOLLY为原型的隐藏款“甜心派对”价格从69元上涨至519元,普通款中“童心未泯”“吹起号角”“帷幕之下”销量更高,分别溢价1.8倍、1.9倍、1.3倍。
新品高溢价的背后,是供给短缺与需求旺盛的供需失衡。尽管Labubu的产能已较一季度提升10倍,但Labubu 3.0和Mini Labubu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售罄状态,核心IP的供给缺口持续存在。同时,泡泡玛特通过线上渠道的数字化运营,实现了300%-305%的线上增速,精准触达年轻消费群体,进一步放大了核心IP的市场热度。此外,潮玩作为情感消费品类,其收藏属性和社交属性催生了二手市场的炒作空间,形成“越抢不到越涨价,越涨价越抢”的循环。
但需要警惕的是,高溢价狂欢存在明显的脆弱性。一方面,新品溢价高度依赖单一IP的热度,若后续新IP孵化不及预期,溢价效应将快速消退;另一方面,当前的高溢价已脱离产品本身价值,呈现出“虚火”特征,早期爆款IP价格的大幅波动已印证了这一点。当资本市场开始担忧IP生命周期的不确定性时,消费市场的溢价狂欢能否持续,成为悬在泡泡玛特头上的又一疑问。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泡泡玛特而言,当前正站在关键的发展十字路口:业绩高增长的光环下,是股价回调的现实压力;新品高溢价的狂欢中,暗藏IP依赖的潜在风险。如何平衡短期业绩爆发与长期可持续增长,如何将消费市场的热度转化为资本市场的信心,将是其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核心命题。或许正如创始人王宁所言,IP价值的挖掘才刚刚开始,但资本市场显然需要更明确的答案来驱散当前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