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快乐持股过节
大众公用 七匹狼

$七 匹 狼(SZ002029)$ 七匹狼 (厦门七尚)联合 泡泡玛特 投资的 深势科技 入选MIT TR 2025“50家聪明公司” 张林峰:AI4S具备可持续发展广阔空间

原创 开拓创新的 深势科技 DP Technology

2025 年 9 月 12-13 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 主办的 EmTech China 2025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暨“50 家聪明公司(TR 50)”发布仪式在上海静安市北高新园区举行。深势科技入选了新一届“50 家聪明公司”,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表示:包括深势科技在内的 50 家获奖企业,在战略选择、技术路径与实践成果上,将成为观察未来十年科技走向的重要样本,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及巨大商业化潜力。
自 2018 年“50 家聪明公司”评选落地中国以来,TR 50 先后以“中国力量”、“中国支点”、“中国聚力”和“中国引领”为主题,发掘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创新企业,例如华为、阿里巴巴、比亚迪、英汐智能、药明生物、大疆、宁德时代、深度求索、字节跳动、宇树科技等。这些企业不仅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领域展现了卓越的技术实力,更以开放姿态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生态建设,提供了既有中国特色又具全球价值的解决方案。
此次 MIT TR 50 以“中国未来”为主题,聚焦“全球合作新未来”,寻找那些:具备原创技术突破能力,能在国际舞台引领行业发展;拥有全球化视野,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保持开放创新精神;可以跨领域整合资源,在多学科交叉中创造新价值;以技术促进人类福祉,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具备长期主义精神,能够持续投入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的企业。
深势科技作为“AI for Science” 的开拓者和引领者,致力于运用 AI 推动科学发现及范式升级。多年来,深势科技构建了一系列智能化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从“深势·宇知”微观科学计算大模型体系,到玻尔·科学导航多模态科学文献解析、阅读和问答工具,到智能实验室操作系统和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打造了 SciMaster 科研智能体,为生命、能源、材料、信息等领域的科研和工业研发持续建设新一代科学发现智能化系统。
大会主论坛上,深势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张林峰,作为获奖企业代表及 2022 年度 DeepTech 中国智能计算科技创新人物,发表了题为《通往 AI Scientist 之路——从 AI Co-Scientist 到 AI Scientist》的演讲。林峰表示:AI 的发展经历了 Chatbot、Reasoner 阶段,眼下正处于 Agent 大爆发阶段,未来将逐步进入到 Innovator 阶段,其中最具挑战性和价值的“皇冠问题”是“ AI 能否推动真正的科学发现”。他强调,科学研究的关键要素在于“读、算、做”,而 AI 正在逐步打通文献深度解析、科学方程模拟计算以及自动化实验的完整闭环。深势科技在过去几年构建了多模态知识库、专用科学模型、智能实验室操作系统和“玻尔科研空间站”等基础设施,推动 AI 从科研助手迈向更自主的“AI 科学家”。他认为,未来 AI 有望成为科学发现的主体力量,推动人机协作形成新的知识生产关系。
这一观点也呼应了当下全球人工智能战略的最新趋势。2025 年 7 月,美国推出 “America’s AI Action Plan”。90 余项联邦行动同时落地,目标是“加速创新”、“打造 AI 基础设施”等。计划还强调,要把人工智能当作一门独立学科推进,推动在生物、化学、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5 月,欧洲面向科研界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围绕聚焦数据/算力可得性、方法学严谨性、科研诚信与责任使用等议题展开讨论,正酝酿形成“AI for Science”的欧洲战略。8 月 21 日,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人工智能+”正式提升为面向 2035 的系统性国家行动,在这份宏观蓝图中“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更是被放在“六大板块”的首位。
可以看到,AI for Science 无论是国家战略层面还是科研实践层面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各国竞相加码投入,不仅推动了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快速升级,也为企业和科研机构创造了新的机遇与舞台。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深势科技长期坚持原创技术突破与跨学科探索的肯定,也彰显了“AI for Science”在全球科技格局中的独特价值。作为中国创新力量的代表,深势科技正以智能化科学基础设施与前沿应用实践,推动科研范式的变革,助力物质科学、能源材料、生命科学等关键领域的持续进步。站在 TR 50 的舞台上,深势科技的探索与成果已经成为观察未来科技走向的重要参考,也将持续为全球创新生态注入新的动力。
关于深势科技
深势科技是全球AI for Science开拓者和引领者,AI for Science 即运用 AI 学习一系列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知识,并进一步解决科学研究和工业研发领域的关键问题。依托在交叉学科领域的深耕,构建了“深势·宇知”AI for Science 大模型体系,并进一步解决科学研究和工业研发领域的关键问题,将众多学科的科研方法从“实验试错 / 计算机”时代带入了“预训练模型时代”,形成了AI for Science 的“创新-落地”链路和开放生态,构建了基于AI for Science的微尺度工业基础设施,赋能“千行百业”,为人类经济发展最基础的生物医药、能源、材料和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打造新一代研发系统。
深势科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布局研发中心。科研技术团队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汇集了超百位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其中博士及博士后在公司成员中占比超过35%。核心成员获得过2020年全球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相关工作入选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全球 AI 领域十大技术突破。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家聪明公司”正式发布!聚焦突破边界的中国未来力量
我们正站在一个由两条主线交织的变革点:在一条“快”线上,AI 大模型正在加速奔跑,其版本更新周期已缩短至以周为单位,整个行业正探索当 AI 大战进入到耐力赛阶段,在算力、数据、场景的三角关系中,如何通过协同建立起竞争优势并跑通商业闭环;在一条“慢”线上,全球气候变化、国际间的竞争壁垒等变量让科技交流充满了不确定性,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合作不得不暂时按下暂停键甚至开始重构。
在这场由多个因素交织的产业变革中,聪明的科技公司追求的不再是性能的单点优化,而是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对新兴科技的系统性融合:AI 驱动下药物研发正在将发现周期显著缩短;材料科学正在以更高性能和更智能的表现探索新的应用;可复用火箭和卫星数据分析正在解析太空经济潜力的“密码”……
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定义,聪明公司应该具备两个特征:聪明地研发和使用新技术、聪明地理解市场和商业机会。它们凭借技术创新开路,结合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将技术的影响扩展至全球。自 2010 年设立“50 家聪明公司”评选以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始终致力于挖掘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企业。
2019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首次以“中国支点”为概念,将“50 家聪明公司”(TR50,50 Smartest Companies)评选落地中国,来寻找那些正在改变现在和有望改变未来的聪明公司。此后的每一次评选,我们都会根据技术的发展和趋势的变化提出不同的核心概念,比如 2020 年的“中国聚力”和 2021 年的“中国引领”等等。
今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以“突破边界”为导向,聚焦“中国未来”,从技术创新力、全球化能力和商业化能力等多个维度综合分析,审视那些“在中国诞生、由中国引领、为中国服务(In China、by China、for China)”的创新力量,通过持续的技术、范式和领域突破,预见未来有能力主导掀起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浪潮的企业。
2025 年 9 月 12 日,在上海静安举办的 EmTech China 2025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上,新一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50 家聪明公司”正式发布。
从本年度“50 家聪明公司”所在领域占比来看,排名前四位的领域分别是:AI 和计算、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芯片以及生命科学,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兴科技的动态发展变化。但需要了解的是,这份名单并不是特定地区的专属,而是包含了中国公司、国际化公司以及中外合资公司,这其中既有初创企业、成长型企业,也有行业巨头。
我们看到,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中国 AI 公司相继崛起,它们通过算法或架构的自主创新,以更低成本的开源模型不断刷新性能新纪录,让人们对闭源模型的绝对优势打上问号。在这份“50 家聪明公司”的入选名册中,有通过技术创新和垂直整合推动全球加速电动化转型的新能源车企;有构建通用 AI 基础设施的国产 GPU 公司;有将光电混合计算从实验室带入数据中心的芯片独角兽;有通过重塑成本结构实现规模化应用的机器人公司;有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实现人源化胶原蛋白规模化生产的生物医药公司;还有将中国商业航天带入低成本和规模化新阶段的航天航空公司……
图|50家聪明公司发布仪式
新兴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不论这些公司是否是被传统定义认定的“科技公司”,我们都可以从其核心的“聪明”之处看到一份通往未来的“新兴科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