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阿里巴巴旗下旗舰应用夸克正式上线对话助手。
传闻中的“C计划”首次落地。阿里没有造一个全新的独立AI应用,而是用夸克把豆包AI这样的对话功能直接整合进其搜索产品中。
AI战场上,阿里开始向字节跳动发起了正面进攻。
字节的豆包以娱乐化见长,而夸克则强调严谨与搜索能力。如今,阿里C计划落地,两家大厂不再只是比拼产品功能,更关乎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入口争夺。
以后,工具型或者对话式,什么形态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更准,更全,更好用。
阿里“C计划”的代号曾有广泛猜测,一种说法认为“C”代表“Chat”(聊天),预示着新的对话形态;另一种更具火药味的解读是,“C”取自经典游戏“吃豆人”(Pac-Man),其目标直指同在AI应用榜单前列的竞争对手“豆包”。
如今谜底揭晓,夸克直接革新,用户只需在夸克App首页点击助手模式或右滑界面,即可进入一个融合了问答、搜索、图文识别、提取文字,以及AI写作、拍照搜题等功能的AI世界。 也就是说,用户既可以通过AI搜索直达信息,也可以切换到助手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和问答。
但夸克倒不是简单复制豆包。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夸克新上线的对话助手,旨在解决当前AI助手普遍存在的幻觉率高、信息验证繁琐等痛点,要做“更懂搜索、能给出可靠答案的AI”。
在技术层面,夸克对话助手采用Qwen最新闭源模型。不久前在云栖大会上亮相的 Qwen3-Max,据称已超越GPT-5和Claude Opus 4,跻身全球前三。
降低幻觉率方面,为了确保生成内容的专业度,夸克算法团队与通义实验室成立了联合研发小组,专注于搜索推理与可信生成。
长期以来,用户在获取信息和解决复杂问题时,常常需要在两类应用间切换:一是搜索引擎,用于获取即时、可验证的客观信息;二是AI聊天助手,用于深入探讨、内容创作和多轮答疑。
路径差异或许也与两家公司的底层基因有关。阿里依托电商和搜索技术,强调数据的准确与可信;字节凭借短视频和社交生态,优先考虑用户粘性与娱乐性。
如今夸克对话助手的上线,可以理解为两种路径差异的正式弥合,打破这种割裂。同一个App内,既有搜索引擎的“直达”,也让AI对话有据可查。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AI应用竞争中,夸克与豆包已是排名接近的对手。根据知名风投公司A16z发布的全球Top100消费级生成式AI应用榜单,夸克位列第九,豆包位列第十二。
夸克与豆包、阿里与字节的竞争,还在于背后的生态之争。
阿里夸克的浏览器、AI眼镜等产品矩阵,正试图构建一个“AI超级入口”;而字节则依托抖音、豆包等应用,打造娱乐化流量闭环。竞争其实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