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页面清空、应用商店下架、社交媒体停更数月......“618”大促前夕,当各大电商平台摩拳擦掌之时,曾经的跨境电商王者、阿里旗下跨境电商App考拉海购却以一种近乎“静默”的方式淡出公众视野。
近期,有关跨境电商App“考拉海购”被全网下架的消息引发广泛热议。5月中旬,《国际金融报》记者查询发现,在苹果App Store、小米应用商店、vivo应用商店等多个平台搜索考拉海购,均不见踪影。记者进一步访问考拉海购的官方网站,映入眼帘的是考拉海购黑卡海外旗舰店,尽管店铺内商品展示清晰有序,但当点击任意商品时,页面却会自动跳转至天猫国际的相关页面......
考拉海购的前身是网易考拉,于2015年公测上线,彼时国内跨境电商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凭借网易的资本背书和“自营直采”模式,网易考拉迅速崛起为行业标杆。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其以27.7%的市场份额力压天猫国际,稳坐头把交椅。网易CEO丁磊曾豪言:“要通过考拉再造一个网易。”
转折发生在2019年,阿里巴巴以20亿美元(约合14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将其纳入麾下,这场当时被视为“强强联合”的并购,却成为考拉海购命运的转折点。之后,随着阿里内部战略调整,考拉海购意外开启了衰退周期。“考拉海购这场‘静默式退场’并非毫无征兆。”一位跨境电商人士对记者表示,“据我所知,早在两年多前,考拉的产品、技术只做维护,不再升级了,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撤退策略,与当年轰轰烈烈的入场形成鲜明对比。”

从行业第一到全网下架
“年前就发现不对劲,购物车里的东西全下架了,之前的订单商品也下架了,旗舰店自营店都没有了,而且登陆账号发现居然链接到了淘宝。”作为考拉海购多年的忠实用户,张正(化名)早在今年年初就察觉到了平台的异常,“当时还以为是平台被收购后的正常调整,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全线关停。”
另一位用户李易(化名)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今天无意中点开手机里尘封已久的考拉海购App,映入眼帘的只有一片空白和‘网络环境较差’的提示。”尽管早已不在该平台购物,出于习惯她还是反复切换网络尝试连接,最终在小红书看到其他用户的反馈才确认: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跨境电商平台已经全网下架了。
没有人能预料到,曾经稳坐跨境电商头把交椅的考拉海购,会在历经十年浮沉后,以如此悄无声息的方式黯然退场。
2015年1月,网易考拉海购正式成立,主打自营直采模式。一年后,平台更名为“网易考拉”。丁磊曾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豪言:“希望未来三到五年,网易考拉能达到500亿至1000亿规模,在电商领域再造一个网易。”
当时,网易的电商业务由两大板块构成:主营跨境电商的网易考拉和主打工厂直销的网易严选。2019年1月,考拉在杭州湖滨银泰开出首家线下旗舰店,并计划年内再拓展15家门店。然而,同年6月,网易与阿里巴巴同时宣布,阿里以20亿美元全资收购考拉,并更名为“考拉海购”。交易完成后,时任天猫进出口事业群总经理的刘鹏兼任考拉CEO,并承诺品牌保持独立运营。
这场收购背后,是两大巨头的市场博弈。艾媒咨询《2019Q1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网易考拉以27.5%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天猫国际则以25%紧随其后,二者合计占据跨境电商半壁江山。
公开资料显示,并入阿里后,考拉在供应链、技术及数据层面与集团实现协同,但仍保持前端运营的独立性。2020年8月,阿里推动考拉转型会员电商,平台不拒绝非会员下单,最核心的会员权益是所有的产品都有会员价,会员价在正价基础上有至少4%以上的折扣。
然而,2021年10月,手机天猫事业部和考拉海购事业部合并组成FC事业部,从属于同期新组建的B2C零售事业群。据《晚点LatePost》报道,至2022年7月,考拉团队已从400余人锐减至不足20人,业务收缩至母婴、美妆等垂直品类,技术更新陷入停滞。
网经社旗下电商大数据库“电数宝”(DATA.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考拉海购”共获得11次消费评级,均为“不建议下单”评级。其显示,“考拉海购”存在问题主要为退款问题(28.571%)、任意罚款(14.286%)、冻结商家资金(14.286%)、售后服务(14.286%)、网络售假(14.286%)、退换货难(14.286%)。
跨境电商生存法则之变
“阿里最初计划保留考拉独立运营,但逐步将核心团队并入天猫国际体系,导致考拉品牌定位模糊。”在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看来,被阿里收购后,考拉海购的供应链、用户群导入天猫国际,天猫国际日渐壮大,逐渐“吞并”了考拉海购的业务。加上阿里近年来在加速剥离非核心资产、加强资源整合,考拉海购APP的下架符合这一战略逻辑。
莫岱青进一步分析称,考拉海购以“官方自营、全球直采”为核心模式,但未能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尤其是消费者对“低价为王”的需求。平台SKU数量锐减,商品丰富度不足,难以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另外,考拉海购并入阿里后,团队缩编、产品和技术停滞,App版本更新缓慢,加上社交媒体停更,造成用户流失。

记者留意到,考拉海购微博最近一次更新还停留在半年前的2024年11月。
行业环境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郭涛亦指出,随着跨境贸易政策持续收紧,关税结构调整、质检标准升级等政策组合拳,大幅推高了合规运营成本,使得考拉依赖的“买手制”轻资产模式,在规模化监管要求下逐渐丧失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拼多多、抖音等新兴电商平台凭借低价策略与流量生态迅速崛起,而考拉在阿里体系内未能获得关键资源倾斜,用户活跃度持续走低,最终从战略业务沦为边缘化存在”。
在郭涛看来,考拉海购的退场,不仅是个体企业的兴衰,更是进口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范式转换的缩影,标志着行业彻底告别了“流量红利”时代,正式迈入“供应链精耕”新阶段。
“当下进口跨境电商行业面临四大核心挑战:一是政策环境复杂多变,原产地规则调整、数据跨境流动监管等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加;二是供应链结构”去中心化“趋势显著,海外品牌纷纷自建渠道,不断削弱平台议价能力。”郭涛分析称,三是消费市场呈现深度分层,下沉市场被低价平台快速抢占,高端市场则对定制化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四是物流履约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小众品类难以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优化,“未来行业竞争的胜负手,将取决于企业能否构建覆盖选品研发、供应链管理、终端服务的全链路把控能力,单纯依赖流量驱动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