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0家到4000家,必胜客的"中国速度"意味着什么?
各位老铁,今天咱们聊聊必胜客的第4000家门店开业这事儿。说实话,看到这个数字我还是有点吃惊的——要知道从第3000家到第4000家,他们只用了两年多时间,而之前达到3000家可是整整花了33年啊!这种扩张速度,让我想起了当年百胜中国刚上市时的场景。
下沉市场的"披萨革命"
必胜客这波操作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他们的"WOW店"模式。说白了就是用"天天低价"策略攻占三四线城市,这招确实聪明。现在已经有250家这样的门店开到了40多个新城镇。想想看,一个国际连锁品牌能放下身段做本土化,这种灵活性在餐饮行业可不多见。
说到这个,不得不提煌上煌。他们家也是做下沉市场起家的,但门店数量起起落落不太稳定,2020年到2024年经历了"下滑—上升—再下滑"的过山车。相比之下,必胜客这波下沉看起来更有章法,不仅价格亲民,还保持了核心产品的品质。
科技赋能:餐饮业的"智能副店长"
这次在三亚新店亮相的"Q睿"系统挺有意思,号称是"智能副店长"。从排班到出餐预警,这套AI系统几乎包揽了店长一半的工作。后厨那些自动投料机、自动炸锅什么的,让我想起了当年麦当劳引入自助点餐机时的场景——效率确实上去了,但关键还得看顾客买不买单。
百胜中国这步棋下得挺稳,科技投入不是跟风,而是实打实地解决痛点。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不是要替代人,而是让员工有更多时间服务顾客。这种思路,比那些为了科技而科技的玩家靠谱多了。
资本市场的"披萨效应"
说到股价,百胜中国最近的表现挺有意思。虽然门店扩张消息出来后股价在355-362港元区间波动,但建银国际和中金都上调了目标价到450港元左右。机构们显然更看好长期,特别是下沉市场的潜力。
这让我想起煌上煌2025年7月那波行情,单周涨幅8%,但第二天资金就净流出了。相比之下,百胜中国的走势更稳,公司还连续三天回购股票,管理层对自家股票的信心可见一斑。
五年再造一个必胜客?
蒯俊说要"五年再造一个必胜客",到2029年利润翻番。这个目标不可谓不宏大,但看看他们现在的势头——同店交易量连续11个季度增长,会员突破2亿,外送业务持续发力...这些数据确实给了他们喊出这个口号的底气。
不过老铁们也要注意,快速扩张从来都是把双刃剑。管理能否跟上?品质能否保证?这些都是需要观察的。就像煌上煌的食品加工建设项目两次延期所显示的,计划再美好,执行不到位也是白搭。
总之,必胜客这4000家门店只是个开始,未来三年他们还要每年新增600家。能不能实现"五年翻番"的豪言壮语?咱们拭目以待。至于要不要跟这波行情,各位还得根据自身情况好好掂量。记住老炮儿的话:市场永远有机会,但风险永远要自己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