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Yum!Brands(百胜餐饮集团)宣布,将对旗下品牌必胜客启动战略方案审查,公司将采取不同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出售必胜客业务。
这一消息传出后也引发必胜客在中国市场未来走向的猜想。11月4日,百胜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百胜中国与百胜餐饮集团为两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因此不便对此事发表评论。百胜中国在中国独立运营必胜客品牌,这一消息不会影响必胜客在中国的日常运营。
百胜餐饮集团或出售必胜客业务
百胜中国回应:不影响必胜客在中国的运营
就对必胜客启动战略方案审查一事,百胜餐饮集团CEO Chris Turner指出,必胜客的业绩表现表明,需要采取额外行动来帮助其实现全部价值,而这些行动在百胜餐饮集团之外执行可能会更好。而在随后举办的2025年Q3财报会议上,Chris Turner进一步表示,公司将采取不同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出售必胜客业务。
百胜餐饮集团称,其尚未为战略方案审查的完成设定最后期限或明确时间表,并且无法保证此次审查会达成任何特定结果或交易。除非公司认为进一步披露是合适或必要的,否则不打算就此发表评论或发布进一步公告。
针对此事,百胜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百胜中国在中国独立运营必胜客品牌,这一消息不会影响必胜客在中国的日常运营。
百胜餐饮集团旗下四大品牌。
百胜餐饮集团总部位于美国,旗下拥有肯德基、塔可钟、必胜客、Habit Burger & Grill等品牌的全球业务,百胜中国则于2016年从百胜餐饮集团中分拆出来,分拆后,两家公司并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百胜中国为百胜餐饮集团在中国内地的特许经营商,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钟在中国内地的独家运营和授权经营权。两者的赚钱方式也明显不同,百胜餐饮集团主要依靠品牌授权费和特许经营费赚钱,百胜中国则是经营餐厅。
不同于百胜中国主要依靠肯德基和必胜客赚钱,百胜餐饮集团更多是依靠肯德基和塔可钟赚钱。2025年Q3,必胜客在百胜餐饮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12.13%,而肯德基收入占比约为44.42%,塔可钟收入占比约为36.89%,而在百胜中国的收入分布中,必胜客占比约19.81%,肯德基占比约74.98%。如果仅仅比较整体收入规模,百胜中国还要更胜一筹。2025年Q3,百胜中国收入为32.06亿美元,百胜餐饮集团为19.79亿美元。
百胜餐饮集团运营必胜客存在压力
但必胜客在中国收入回暖
从近期的业绩看,百胜餐饮集团在运营必胜客品牌上确实存在压力,这也是其唯一一个2025年Q3系统销售额和同店销售额出现负增长的品牌。
2025年Q3,百胜餐饮集团从必胜客品牌获取的收入同比增长了0.84%至2.40亿美元,系统销售额同比下降了0.22%至31.77亿美元,经营利润同比下降了7.69%至0.84亿美元,经营利润率下降了3.2%至35.1%。而把时间拉长一点,今年前三季度,其必胜客的收入同比下降了0.70%至7.10亿美元,系统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79%至93.21亿美元,经营利润同比下降了14.03%至2.39亿美元,经营利润率下降了5.2%至33.6%。

百胜餐饮集团2025Q3财报
百胜餐饮集团将其市场划分为美国、中国、亚洲、欧洲、拉美、中东/非洲、加拿大、印度,在2025年Q3,其必胜客收入占比42%的美国市场和占比13%的欧洲市场系统销售额均出现负增长,其他市场则录得正向增长。
必胜客在中国市场收入已有所回暖。2025年Q3,百胜中国旗下的必胜客收入同比增长了3.25%至6.35亿美元,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在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了17%和客单价同比下降了13%的共同作用下,其同店销售额增长1%;其经营利润率同比增长了0.3%至8.9%,餐厅利润率同比增长0.6%至13.4%。截至9月底,必胜客在中国餐厅数量为4022家,季度净增加门店158家。
对于最新季度必胜客利润率上涨,百胜中国称,餐厅净利润增加是因为有利的原材料价格、营运精简以及自动化,部分被高性价比产品的增加,以及因外卖占比提升而增加的成本所抵消。
自2024年Q3开始,必胜客在中国的收入开始回暖,恢复了正向增长,除了2025年Q1收入持平外,其他季度收入均录得增长,与此同时,自2025年Q2起,必胜客的同店销售额开始实现正向增长。
必胜客在中国收入回暖与其调整经营策略有较大关系,其越来越重视性价比。比如在2024年12月,其在全国焕新菜单,入门款产品价格为9.9元。此外,自2024年5月在广州推出首家餐品更具性价比的WOW店型后,截至9月底,WOW店门店数增加至250家。
财报数据也显示,必胜客的客单价确实在不断下降,2025年Q1-Q3,其客单价分别下降了14%、13%、13%。在最新季度,其客单价为70元,环比下降了7.89%,而其同店交易量也恢复明显,2025年Q1—Q3,其同店交易量分别增长17%、17%、17%。

百胜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必胜客在中国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