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3 16:59:00 股吧网页版
每经热评 | 奇瑞天门山挑战“翻车”,汽车营销要从“天梯”回到“路上”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K图 09973_0

  奇瑞汽车在天门山999级天梯上撞击护栏,留下的不只是观众的惊呼声,更有舆论对汽车品牌营销的质疑。

  11月13日,奇瑞汽车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前一天风云X3L在天门山景区的极限挑战测试因测试装置故障导致意外,造成部分护栏受损,承诺将全力修复并承担赔偿责任,做好所有善后工作。

  这场名为“挑战”的商业秀,本质是奇瑞汽车在以另类方式展示汽车性能、博取流量。实际上,路虎汽车就曾不止一次成功挑战天门山,赢得了眼球,奇瑞明显是想模仿套路。

  天门山景区作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景区,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文化价值的独特性不言而喻。在这里开展具有潜在破坏风险的商业活动,无论结果是否造成破坏,都是对公共资源的不尊重,给公众带来“企业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印象。从基本的价值观出发,营销活动其实就已经输了。

  从品牌角度看,此类高风险营销往往事与愿违。挑战成功,或许能短暂博得眼球,一旦失败,则会将品牌置于尴尬境地,甚至成为公众笑柄。比如,奇瑞汽车在这次天门山事件中,就暴露了“对潜在风险的预估不足,对细节的把控存在疏漏”等问题。

  这次事故不仅损害了品牌形象,更引发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合理质疑,产生了与宣传目的截然相反的效果。“技术露怯”“营销翻车”的标签一旦被贴上,即便后续修复护栏、赔偿损失,消费者记住的可能还是“溜车的黄色SUV”。

  对天门山品牌来说,也得不偿失。“护栏被撞”只是显性损失,更隐蔽的伤害在于对景区公信力的影响。象征自然奇观的天梯成了车企的测试场,“平时不允许”的规定却为商业活动开绿灯,游客心中 “天门圣境” 的滤镜正在破碎。网友的质疑,远比损毁的护栏更难修复。

  在业内,奇瑞汽车的营销案例并非孤例。近年来,车圈各种极限挑战等浮夸营销,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比如,有的品牌“小车撞飞重卡”,有的品牌表演“水上漂”这种以奇观化表演替代实质性产品体验的营销模式,本质上暴露的是激烈竞争之下创新不足与增长焦虑的深层困境。

  技术红利期缩短、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受限、市场价格战不断当车企在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举步维艰,便倾向于借助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来制造话题,博取流量。这种品牌建设上的短视与浮躁,也是一种“营销内卷”。

  汽车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质量、安全性能与用户体验的比拼。花式营销可以创造短期的关注度,却无法替代产品本身的核心价值。车企沉迷于制造营销噱头,反而导致核心能力空心化。

  实际上,普通车主也并不关心一辆汽车能爬上多陡的坡、越过多险的弯,完成多少匪夷所思的挑战,而更关心车辆够不够安全,下雨天刹车距离够不够短,保养一次要花多少钱,油耗电耗能不能再低一点,后备箱能不能装下婴儿车加行李箱,空间够不够让老人更舒适毕竟对他们来说,汽车就是代步工具,不是杂技道具。市场认可的是技术实力,不是作秀能力。

  因此,汽车真正的品牌巅峰,从来不在某一条险峻的山路上,而在于对核心技术持之以恒的革新、对产品质量经年累月的打磨、对用户日常体验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由此构建的深入人心的品牌价值体系。

  天门山上的车轮印终将被雨水冲刷,但它留给行业的思考不应结束。奇瑞汽车天门山事件应成为汽车行业营销反思的契机,促使整个行业从浮躁的营销竞赛,回归到产品为本的理性轨道。车轮前进的方向,不是陡峭的天门山台阶,而应是通往技术创新、质量提升与用户满意的康庄大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