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极越汽车官微发布“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关于启动预重整程序的公告”,宣布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品牌为极越汽车)启动预重整程序,旨在引入新的战略投资人,盘活现有资产与资源,维护资产价值,并保障用户售后权益。
上述公告还称,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将在临时管理人的监督下,维持核心业务平稳运转,依法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图片来源:极越汽车官微
据悉,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日前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交预重整申请,该申请已于2025年11月21日获正式受理。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同步指定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担任临时管理人,依法推进后续预重整相关工作。
公开信息显示,集度汽车成立于2021年3月,致力于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科技的研发与普及,目标是打造汽车机器人。而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法定代表人为夏一平,注册资本4亿美元,由集度汽车(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成立之初,集度汽车由百度以55%持股比例和80%超级投票权主导技术方向,吉利则以45%持股提供制造支撑,因“科技+制造”的股东组合曾被业内寄予厚望。彼时,百度将投入超1500亿元研发的Apollo自动驾驶技术全面注入集度汽车,吉利则向其开放SEA浩瀚架构与整车产能。
2022年,集度汽车完成近4亿美元A轮融资,并发布了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ROBO-01;2023年8月,集度汽车更名为“极越”品牌,原集度汽车首款车型ROBO-01也更名为“极越01”;同年10月,极越汽车首款车型极越01上市,售价21.99万~30.99万元,以508TOPS的AI算力成为智能驾驶赛道焦点;2024年9月,极越汽车又推出了第二款车型极越07,但后续该品牌的市场表现持续低迷。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极越全系产品累计销量不足1.4万辆。其中,极越01仅售9388辆,极越07销量不足3000辆,远低于同类车型表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黄辛旭摄(资料图)
2024年12月,极越汽车“闪崩”,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发布内部信称“进入极越创业的2.0阶段”。此后,极越汽车出现门店关闭、员工社保未缴纳、车主权益无法实现等状况。
2024年12月13日,吉利和百度发布关于极越汽车的联合声明,表示积极协助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包括第一时间解决员工社保缴纳、离职员工补偿问题;维护用户车辆正常使用、售后和维修保养;推进其他事宜的合理合法解决等。
直到2025年4月,夏一平在一档节目中透露,极越汽车的资金危机早在2023年4月就已显现。当时公司账面资金仅够维持2个月运营,但作为CEO的他并未对外公布这一严峻情况。截至今年3月,极越汽车已启动三批次退定工作。
今年以来,极越汽车多次出现App离线、远程控制功能异常的情况,最近一次发生在11月23日晚间。根据多位极越车主的反馈,车辆出现突发网络故障,手机App端显示车辆处于“离线”状态,导致无法使用远程控制等功能。
随后,极越汽车官方回应称,技术团队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进行问题排查与修复。截至11月24日上午,官方表示相关问题已修复。
值得注意的是,极越的重整求生并非孤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淘汰赛已进入深水区,威马、高合、哪吒等“暴雷”新势力,均在通过不同路径寻求“复活”。
其中,威马汽车的重整进程走在前列。今年4月3日,法院裁定批准了威马汽车四家核心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实质合并重整程序。新股东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正式浮出水面,为威马汽车描绘出“五年推10款新车、2030年营收破千亿”宏伟蓝图。今年9月6日,威马汽车发布了一份《致供应商白皮书》,正式宣布启动重整,并准备复工复产。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黄辛旭摄(资料图)
高合汽车则引入了跨国资本。今年5月22日,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约1.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亿元),标志着高合汽车在经历重整后重启运营。新公司由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持股30.2%,EV Electra Ltd.持股69.8%,股权结构显示其已引入海外资本与本土技术方共同主导。
此外,哪吒汽车于2024年开始出现经营问题。今年6月30日,其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发布《重整意向投资人预招募公告》,寻求资金支持及产业资源整合,以期恢复生产并进一步发展。目前,合众新能源破产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已召开,尚未确定重组投资人。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一些“停摆”的新势力车企虽面临高额债务,但其在智能化技术、生产资质、以及相关专利储备等方面的优质资产,都是其吸引投资的核心筹码。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赛”加剧,经营受困的车企通过重组引入新投资方,既是应对当前困境的无奈之举,也是行业洗牌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