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集团将于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8日公布第三季度财报,2025Q3预计实现营收308.92亿元,同比下降7.94%;预期每股收益5.64元,同比下降59.19%。

一、Q2财报简要回顾
百度2025年第二季度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根据财报数据,公司第二季度实现总营收327亿元,同比下降4%,但归属百度核心净利润达到74亿元,同比增长35%,超出市场预期。
从盈利能力来看,百度核心净利润率达到28%,显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方面的显著提升。然而,在Non-GAAP会计准则下,百度核心净利润为48亿元,同比下降35%,反映出AI转型期的高投入对盈利能力的短期冲击。
二、Q3财报前瞻
产品层面:文心大模型5.0与AI应用生态
百度在2025年11月13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了文心大模型5.0,这是本季度最重要的产品发布。文心大模型5.0采用原生全模态统一建模技术,具备全模态理解与生成能力,支持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输入与输出。
从技术能力来看,文心大模型5.0在多个维度实现了突破。在LMArena文本排行榜上,文心大模型5.0-Preview排名全球第二、国内第一,超越GPT-5-High等主流模型,在创意写作、复杂长问题理解等方面表现突出。这种技术领先性为百度在AI时代的竞争提供了核心优势。
在应用生态方面,百度正在构建"超级有用"的AI应用体系。GenFlow已升级至3.0版本,用户数超过2000万;秒哒无代码开发工具升级至2.0版本,累计生成40多万个应用。百度还在海外推出一站式AI学习办公平台Oreate,短时间内收获了超过120万用户,显示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数字人业务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增长点。第二季度数字人产生的收入环比增长55%,约为5亿元。百度在世界大会上宣布面向全球开放慧播星数字人技术,新发布的"实时互动型数字人"不仅能深度理解真实世界,还能在互动中流露自然情绪,将数字人互动性提升至新高度。
研发层面:昆仑芯片与技术基础设施
百度在AI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和进展是第三季度的重要看点。公司发布了新一代昆仑芯,包括天池256超节点与天池512超节点两款产品,将于2026年正式上市。单个天池512超节点就能完成万亿参数模型训练,这种强大的算力支撑能力为百度的AI战略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模型架构创新方面,百度采用超稀疏混合专家架构,参数规模突破2.4万亿,但通过知识增强与产业数据深度融合,大幅降低了企业级应用部署门槛。中小企业无需耗费巨资搭建算力集群,通过百度智能云就能轻松调用定制化模型服务。
文心大模型的技术迭代速度也在加快。据悉,百度正在开发下一代旗舰版本,在很多关键功能上都做了重大改进。这种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是百度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布局规划:全球化战略与生态建设
百度的全球化战略在第三季度取得重要进展,这是投资者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萝卜快跑的国际化布局尤为亮眼,公司先后与Uber和Lyft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亚洲、中东和欧洲部署无人车。
具体来看,萝卜快跑与Uber的合作计划在今年年底前率先在亚洲和中东地区部署数千辆第六代无人驾驶汽车;与Lyft的合作则计划于2026年率先在德国和英国部署,此后逐步扩展至全欧洲,规模将达到数千辆。这些合作不仅验证了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其全球化扩张打开了广阔空间。
三、机构观点
2025年10月至11月,主流券商对百度集团-SW的评级与目标价呈现高度乐观共识:

四、期权信号
截至2025年11月17日,百度集团-SW的期权市场信号呈现空头活跃但数据不完整的特征:
沽空比率高企:11月17日达76.42%,位列港股沽空榜第9位,沽空金额13.17亿港元。
期权数据缺失:未平仓合约、PCR(看跌/看涨比率)、隐含波动率等关键指标无公开数据。
解读:高沽空比率反映部分投资者在财报前押注短期股价下行,但需结合期权数据缺失谨慎解读。
五、总结
AI 转型成效初显:百度的AI战略正在从投入期转向收获期。智能云业务连续六年保持市场第一,AI新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萝卜快跑成为全球自动驾驶领导者,这些都证明了百度AI转型的正确性。
估值修复空间巨大:当前百度的估值相对较低,2025年Non-GAAP PE仅18倍,而机构目标PE为28倍,存在55%的估值修复空间。随着AI业务价值的逐步显现,这种估值差有望逐步收敛。
总的来说,百度正处于AI转型的关键时期,第三季度财报虽然可能承压,但长期投资价值显著。建议投资者在充分认识风险的基础上,把握AI时代的投资机遇。百度作为中国AI领域的领军企业,其长期发展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