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其中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25年一季度,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增速比1—2月份加快1.6个百分点。
数据背后,哪些行业增长较快?又藏着怎样的创新密码?
产业新动能澎湃
日前,深圳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圆满闭幕,优必选、宇树科技、乐聚、逐际动力、云深处等国内人形机器人知名企业“华山论剑”,展示了机器人产业最新技术和成果。
“极致的迭代速度和极致的成本追求,让中国机器人产业这些年发展得特别快,我们都非常惊叹于中国公司尤其是深圳公司的竞争力。”一位来自德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外国观众向记者表示。
深圳机器人产业,正迸发澎湃动力。今年一季度,深圳的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增长40.1%。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集群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拥有机器人相关专利企业近4000家,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生态。
增长较快的还有汽车产业。一季度,深圳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3%。不难看出,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已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从产品结构来看,高技术产品和产业保持超高速增长,在深圳工业经济中占比和贡献不断提升,这说明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深圳工业经济支撑力进一步提升,体现了深圳工业经济升级发展的总体趋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4月2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创新动力更强劲
工业经济升级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今年一季度以来,多个创新成果在深圳落地,创新动力更加强劲。
2月18日,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在常压环境下实现了镍氧化物材料的高温超导电性;3月,优必选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能以10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近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团队开发了一款重量仅有1.7克的头戴式成像显微镜,为大脑神经血管耦合机制探索和脑机接口技术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新动能集聚、新产业壮大,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在深圳加速形成。目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超9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国内专利授权量连续7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市各类创新载体超4000家。
工业产品需求旺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也激发了终端消费需求,带动产品产量显著增长。
“我们的载人无人机被‘全球围观’了!”近日,在第三届香港国际创科展上,深圳前海的零重力深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我们的机甲格斗机器人以毫秒级姿态同步、多模态人机交互的领先技术,收获了许多国内外买家的订单,意向采购量突破了100台!”在第三届香港国际创科展上,深圳市工匠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一季度,深圳的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充电桩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8.2%、40.1%、38.0%、11.5%。
此外,全球市场的“含深度”也在持续提升。当地时间4月22日,海外科技爱好者们在纽约地标建筑中央车站外排起长队,抢购深圳影石创新的全景相机Insta360 X5。这也表明,深圳智造凭借过硬的产品实力,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