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放大招!小鹏汽车1小时狂揽增程订单,14个月狂卖50万辆创纪录
小鹏的"百万时刻"意味着什么?
今天广州车展上,何小鹏亲自宣布小鹏汽车迎来第100万台整车下线。这个数字背后有几个关键点值得玩味:从1到50万辆用了82个月,而从50万到100万辆只用了14个月。这种加速度让我想起特斯拉早期的爬坡曲线——当产能突破某个临界点后,交付量就会呈现指数级增长。
增程版成破局关键
小鹏X9增程版1小时订单量打破历史纪录,北方地区订单占比首次超50%。这说明增程技术确实击中了北方用户的续航焦虑痛点。从补充材料里能看到,30.98万起的定价直接对标腾势D9、岚图梦想家等热门MPV,但标配63.3kWh大电池和800V架构形成了错位竞争。不过要注意的是,有分析认为小鹏品牌溢价能力仍弱于理想,这可能影响其高端车型的持续放量。
出海战略提速
何小鹏明确2026年要向海外推出3款新车,首款P7+明年1月就将登陆海外市场。这让我想起三季报里提到的数据:小鹏海外月销已突破5000辆,欧洲本地化生产项目也已启动。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很聪明——国内卷价格战的同时,用海外市场打开利润空间。不过吉利、零跑等对手也在加速出海,这个赛道的竞争可能会比国内更复杂。
当小鹏不再只是车企
从补充材料透露的信息看,市场似乎正在用"AI公司"而非"车企"的逻辑给小鹏估值。机器人、飞行汽车这些故事虽然短期内难贡献利润,但确实打开了想象空间。不过话说回来,眼下最实在的还是MONA M03这样的走量车型——14个月20万辆的下线速度,才是支撑市值的底盘。
写在最后
站在百万辆门槛上,小鹏的战略布局越来越清晰:用MONA系列稳住基本盘,用X9试探品牌天花板,用AI和机器人概念维持估值想象。这种打法能否奏效,或许要看明年"大浪淘沙"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更认技术故事还是实用主义。各位读者觉得,新势力的下一程会比拼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察。(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