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机器人的"猫步"能踏出多大市场?
看到小鹏汽车最新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大谈人形机器人,我忍不住想和大家聊聊这个有趣的话题。说实话,当看到那个迈着"猫步"的Iron机器人时,我和很多老股民一样,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真能赚钱吗?
从"造假风波"看市场情绪
记得上个月小鹏机器人刚亮相时,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真人假扮"风波吗?这场闹剧背后其实反映出两个关键点:一是人形机器人技术确实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连网友都分不清真假;二是市场对这个新兴品类仍抱有深深的疑虑。有趣的是,小鹏股价在这期间上演了一出"过山车"——质疑声起时跌近4%,自证清白后立即反弹9.6%,这种剧烈波动很能说明问题。
特斯拉的"前车之鉴"
说到人形机器人,不得不提特斯拉的Optimus。马斯克去年就坦言,由于灵巧手寿命不足,量产计划不得不推迟。这给我们提了个醒: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不过有意思的是,当年特斯拉宣布人形机器人计划后,其供应链企业如汇川技术、世运电路等股价都迎来了一波上涨,这说明资本市场对这条赛道始终保持着高度热情。
小鹏的差异化打法
何小鹏这次透露的几个信息点很有意思:一是强调"拟人化"设计,要让用户敢拥抱机器人;二是预计最终成本会与汽车接近;三是软件占比将高达50%。这些都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我特别注意到他说要推出"少数SKU",这或许意味着小鹏要走精品路线,而不是像造车那样搞机海战术。
历史会重演吗?
看看优必选去年港股上市时的盛况,以及特斯拉机器人概念带火的一批供应链企业,人形机器人确实有成为新风口的潜质。但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概念炒作过后,最终能笑到最后的永远是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小鹏能否复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成功,关键要看它能否突破米良川所说的"寿命较短和成本较高"这两大行业瓶颈。
我的观察
作为一个见证过无数概念起落的老股民,我觉得小鹏这次押注机器人既大胆又冒险。大胆在于它选择了一条与特斯拉不同的民用路线,冒险则在于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还是个未知数。何小鹏说下个月就要进入量产准备阶段,这个速度确实惊人,但投资者可能需要更关注后续商业化落地的具体细节。
记住,任何新兴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都要经历"死亡谷",人形机器人也不会例外。小鹏的"猫步"能不能踏出一条康庄大道,咱们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投资有风险,决策还得您自己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