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物理AI"涌现",小鹏汽车按下加速键
在刚刚结束的2025科技日上,小鹏汽车用一场名为"涌现"的科技秀,向世界展示了其在智能出行领域的野心。从第二代VLA大模型到Robotaxi,从人形机器人到飞行汽车,这家造车新势力正在构建一个横跨海陆空的智能生态。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技术时的场景——同样是大秀肌肉,同样是全产业链布局,但市场却给出了不同的反应。
小鹏这次展示的四大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第二代VLA大模型。这个能同时驱动汽车、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的"智能基底",就像给机器装上了会思考的大脑。更值得玩味的是,大众汽车不仅成为其首发合作伙伴,还定点采用了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这标志着中国车企首次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对国际巨头的"技术反哺",这种角色转换在五年前还是难以想象的。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
回顾比亚迪在展示创新成果后的市场表现,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尽管比亚迪当时展示了垂直整合能力和海外市场扩张的雄心,但股价却在消息公布后连续两日下跌。这提醒我们,技术创新与短期股价并不总是同步起舞。市场可能更关注即时的销量数据或行业竞争格局,而非长远的技术布局。
小鹏此刻面临的情境与比亚迪颇为相似——都在展示技术实力的同时,面临着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但不同之处在于,小鹏获得了大众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背书,这或许能为市场注入更多信心。就像两个棋手对弈,比亚迪当时是独自布局,而小鹏现在有了重量级的"棋友"。
飞行汽车与Robotaxi的双重想象
小鹏科技日上最富科幻色彩的,莫过于那款能坐6人的飞行汽车A868。当何小鹏宣布这款产品已进入飞行验证阶段时,我们仿佛看到了《第五元素》中的未来城市交通场景正在成为现实。而计划明年推出的三款Robotaxi车型,则展现了小鹏在自动驾驶商业化路径上的清晰思考——不依赖激光雷达的纯视觉方案,或许能大幅降低落地成本。
这些创新让人联想到特斯拉推出Cybertruck时的情景:同样充满未来感的产品,同样引发行业热议。但不同的是,小鹏似乎更注重与生态伙伴的协同,比如与高德合作共建Robotaxi服务网络。这种开放姿态可能为其赢得更多商业机会。
技术狂欢后的冷思考
在这场科技盛宴背后,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就像专家们在智驾科普沙龙上讨论的那样,从L2到L3的跨越不仅关乎技术突破,更涉及安全规范、用户教育等复杂因素。小鹏虽然展示了3000TOPS的超高算力,但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是:这些技术何时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出行体验提升?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技术展示与商业成功之间往往存在时滞。比亚迪在技术发布后经历了短期股价波动,但凭借海外市场的出色表现最终赢得了投资者认可。对小鹏而言,或许关键不在于一次性展示多少黑科技,而在于能否持续将这些创新转化为市场份额和用户口碑。
在这个智能驾驶即将迎来"引爆点"的时刻,小鹏的科技秀无疑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投资者需要记住:技术创新是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当我们在为飞行汽车惊叹时,不妨也多关注下个月、下个季度的交付数据——那才是检验这些炫酷科技成色的真正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