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的“金十月”狂欢
当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战报像秋日落叶般纷纷飘落时,小鹏汽车交出的成绩单格外亮眼。连续两个月突破4万台大关,10月更是以42013台的数字刷新历史纪录,这种增长势头让人联想到开足马力的电动车——起步或许不算最快,但中段加速着实惊人。
销量狂飙背后的三重推力
仔细观察这份成绩单,有几个细节耐人寻味。P7+车型已累计交付超8万台,稳稳占据15-20万级中大型纯电轿车销冠宝座;G6车型前10个月交付量突破6.5万台,同比增长近60%;而定位更亲民的MONA M03更是连续14个月交付破万,成为A级纯电轿车市场的现象级产品。这种“高-中-低”产品矩阵的全面开花,或许解释了为何小鹏能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持续突围。
值得玩味的是,小鹏将交付量与减碳量挂钩的表述方式——全生命周期减碳量相当于9196万棵树苗10年的固碳效果。这种环保叙事,既顺应了全球减碳趋势,也巧妙地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绑定,为品牌增添了绿色光环。
隐忧与挑战如影随形
不过,销量捷报背后并非全无阴影。有观察指出,小鹏的“以价换量”策略可能使毛利率承压,且与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玩家相比,其单车制造成本仍处高位。更不必说近期关于车辆电子系统故障的投诉量攀升,这些都可能成为高速增长路上的“减速带”。
与大众汽车的技术合作虽被视为重要突破口——双方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将扩展至大众燃油车平台,这种“技术输出”模式颇具想象空间。但合作中大众占据主导权的现实,也让人担心小鹏是否会过度依赖这位“巨人伙伴”。
科技底色能否持续闪耀?
即将举办的“小鹏科技日”以“涌现”为主题,预告将在物理AI领域展示突破。这延续了小鹏“技术立身”的基因,正如其耗资40亿打造、形如未来战舰的广州科技园所彰显的雄心。但科技研发的高投入与盈利压力如何平衡,仍是道待解方程式。
当小鹏X9超级增程车型即将登场,以“超快充大电池+大油箱”的组合挑战续航极限时,市场或许该思考:在销量数字之外,产品矩阵的持续进化能力、技术创新的商业化效率,以及用户口碑的长期建设,才是评估这家车企的真正维度。毕竟,电动车赛道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