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的“银十”狂欢
金秋十月,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一场“交付盛宴”。零跑汽车以超过7万辆的月销量领跑造车新势力,小鹏和蔚来双双突破4万辆大关,就连刚刚入局的小米汽车也稳稳站在了月销4万辆的阵营。这场“银十”的狂欢,不仅刷新了多个品牌的交付纪录,也悄然改写了市场竞争的格局。
零跑汽车的亮眼表现尤为值得关注。从连续八个月领跑新势力榜单,到管理层频频增持,这家以“全域自研”为标签的车企正在用销量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小鹏和蔚来的双双破4万,则让人看到了多品牌战略和产品矩阵的威力。不过,理想汽车的交付量却出现了同比下滑,似乎暗示着增程式赛道的竞争压力正在加剧。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
回顾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销量与股价的关系总是耐人寻味。2022年1月,当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公布交付量同比翻倍时,两家公司的港股股价应声上涨。而到了2025年3月,虽然零跑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5%,股价表现却相对平淡。这种“销量增长不一定带来股价上涨”的现象,在比亚迪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尽管10月销量创下年内新高,但同比下滑的数据还是让投资者心生疑虑。
历史告诉我们,市场对销量的反应往往取决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阶段。就像2025年10月31日,虽然多家车企公布了创纪录的交付数据,但新能源车指数却下跌了1.06%。这种背离提醒我们,在解读销量数据时,还需要关注毛利率、产能爬坡、市场竞争格局等多重因素。
狂欢背后的冷思考
当“银十”的销量喜报刷屏时,我们或许需要保持一份冷静。从历史经验来看,销量创新高固然可喜,但能否持续才是关键。就像零跑汽车现在风光无限,但要想实现2026年百万辆的销量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理想汽车虽然暂时落后,但其新车型i6超过7万辆的订单也预示着反弹的可能。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新能源车企的“银十”狂欢既带来了机会,也暗藏风险。在政策补贴退坡、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各家车企的后续表现可能会出现更大分化。或许,现在正是需要睁大眼睛,仔细甄别的时候。毕竟,投资决策最终还是要靠每个人自己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