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升高的大背景下,汽车后市场正迎来新变局。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数据显示,8月份,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为55.2%,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而公开信息更显示,这一数据创下年内新高。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的情形下,除了以途虎养车为代表的独立汽车服务平台外,包括车企、汽车零部件公司等在内的多方势力正纷纷加码汽车后市场,如在车企方面,公开信息显示,上汽集团将布局1000家“上汽养车”网点。
“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3600万辆,且仍在持续增长,这一趋势意味着新能源车后市场即将迎来爆发期,行业发展机遇广阔。”9月12日,途虎养车总裁胡晓东在2025泰达汽车论坛上如此表示。
新能源“带火”万亿赛道
拥有万亿级空间的汽车后市场赛道,近年来持续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罗兰贝格曾预测,中国汽车后市场总体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1.9万亿元,2022—2025年平均复合增速达5%。10年后,2032年的中国汽车后市场总价值规模将超过2.2万亿元。
不仅如此,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的情形下,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中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产业规模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并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赛迪顾问数据显示,如在维修与保养服务领域,“作为后市场基础板块,2024年规模达2293亿元,同比增长25.1%。”
“独立售后市场具备高增长潜力。”《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度发展报告(乘用车)》指出,“2023年,我国乘用车平均车龄已达到6.8年,根据F6大数据研究院调研显示,车龄 4—9年车主进入独立售后的意愿最高,车龄 10年以上车主进入独立售后的意愿也在增高。”
胡晓东近日对外透露:“在新能源车领域,途虎养车的业务增长同样亮眼。去年平台新能源交易用户数达340万,同比增长83.5%。”其同时表示,“新能源交易用户数在平台总交易用户数中的占比超过12%,强劲的增长势头充分体现了市场对我们新能源服务的认可。”
行业痛点亟待破局
在多方角逐的背后,新能源及传统汽车后市场也面临诸多发展挑战。
此前由杭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南京市消费者协会等联合发布的《汽车维保养护消费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汽车维保养护消费行业存在“价格透明度不足,额外收费问题较为突出”“数字化服务体验有待优化,智能化水平仍需改进”等痛点。
“市场上以次充好、假货、窜货现象时有发生,服务规范性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服务项目与流程告知不清、价格不透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车主的消费体验与信任度。”胡晓东同时直言,“更为关键的是,新能源车售后对技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人才缺口问题十分严峻。”
受到外界关注的是,在行业发展存在诸多痛点的大背景下,龙头企业又是如何破局的呢?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认为数字化与标准化是实现破局的关键路径。过去十几年,途虎养车在燃油车市场已沉淀出一套成熟的运营打法,目前正加速将这套模式复制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胡晓东表示。
如在“三电”方面,途虎养车提供给记者的信息显示,其已形成“检测—维修—衍生服务”闭环,“我们推出‘三电云检’服务,通过VIN码生成电池报告,吸引用户到店。核心维修能力方面,我们覆盖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维修,与蜂巢、亿纬锂能等16家电池厂商合作保内维修,并拓展保外市场。”
多维发力下,途虎养车得以持续扩大市场影响力。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途虎养车平台工厂店总数已超7200家,注册用户达1.5亿,服务网络与用户基础均保持行业领先。
除此之外,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后市场,来自一线加盟商的反馈,或能反映龙头企业的竞争力。
如在途虎养车近期对外展示的“万镇万店”系列案例中,有一位辽宁辽阳途虎养车工场店加盟商,在当地县城开了两家途虎养车店,“老店每年营收达到170万元,新店开业刚半年,营业额也在稳步提升。”
“和大部分加盟连锁品牌对比,途虎的分账模式是净利润分账;在门店不盈利前提下,途虎不参与分账,能有效减轻新增门店在业绩爬坡期的压力。”途虎养车方面提供的信息还显示,“对比大多数加盟连锁品牌,途虎不要求门店压货,加盟商资金承压相对较小。”
除了助力盈利目标外,严格标准或是吸引加盟商的另一核心因素。公开信息显示,在云南曲靖,一位在“途虎新青年”计划支持下加盟途虎的90后则表示:“我们会把需要修理的部位拍照上传到途虎App,通过审核才能换,客户打开App就能看到,人在场与否都不用担心检修质量。”
“途虎养车作为独立第三方汽车后市场平台,具备覆盖广、深渗透的服务布局,拥有支撑新能源汽车企业及电池企业售后履约的能力,能够为行业发展提供规模与生态支持。”胡晓东日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