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有大行之后,股份行也全面完成存款利率下调。
5月22日,渤海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公告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浙商银行3个月、半年、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0.7%、0.95%、1.15%、1.3%、1.55%、1.6%。
至此,12家全国性股份行和6家国有大行的新一轮存款降息已经全部落地。
经过本轮降息后,国有大行一年期挂牌定存利率已经全部跌破“1字头”。在业内人士看来,新一轮存款降息落地,有利于银行控制利息成本,但同时揽储难度也会加大,储户可能将资金从低收益的存款转向理财产品、股票等更高收益的资产。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末,银行理财规模超预期环比增长2.1万亿元,达到31.3万亿元,超越季末水平并创出年内新高。
光大证券最新研报显示,本轮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银行存款与理财等资管产品收益率比价效应再度显现,一般存款“脱媒”压力或再度抬头。
2年定存不如余额宝,“存款搬家”要来了?
5月20日,国有大行开启新一轮存款降息。本轮存款降息后,长期限存款产品利率降幅最大,达到25个基点。以5年期挂牌利率1.30%计算,存50万到期后利率减少约6250元。
“3年前在当地的农商行存了一笔钱,利率3.5%,后悔当初没有直接存5年,今年已经找不到利率3%以上的定期存款了。”一位来自河南的储户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在利息越来越低,还不如把钱放在余额宝。
“这两天还是有人过来咨询存款的,跟之前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如果是偏稳健的投资者,除了存款还可以考虑国债或者货币基金进行投资。”某华东地区股份行理财经理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据中国货币网,5月22日,1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1.45%、1.68%,其中1年期国债收益率要明显高于同期限定期存款。天弘余额宝基金最新7日年化收益率为1.326%,略高于国有大行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此外,目前全国性银行中,两年期定存利率约在1.05%~1.3%之间。
不过,降息对于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并非没有影响。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货币基金也会配置存款,长期来看,降息后其收益率也会有所下滑。
事实上,在存款利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投资者们不再“死磕”定期存款,理财方式愈加多元化,以往的“存款特种兵”现象也逐渐消失。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分享自己的理财方式,如配置R2风险以上的银行理财,定投黄金,购买储蓄型保险、高股息股票等。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本期存款挂牌利率非对称下调后,定期存款性价比降低,有助于缓解存款定期化趋势,引导更多居民超储流向消费和投资。对于银行而言,需要关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的存款迁徙压力。预计大行存款向小行迁徙,银行体系存款向非银迁徙,存单供需扩张,最终以银行间资金利率进一步下行来平衡。
武泽伟表示,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储户风险承受能力越高,因此可以将更大比例放在投资中,然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缩减投资比例,增加储蓄比例。
理财收益阶段性回暖,向风险要收益
对比存款利率,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明显更高。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4月,银行理财收益率上升,4月全市场银行理财产品近1月收益率2.51%,较上月上行7bp。固收类产品收益率上行,4月固收类产品收益率2.74%,环比上升32bp,其中纯固收类、固收+产品收益率分别环比上月上升50bp、28bp至2.74%、2.65%。
收益回升的同时,也带动银行理财规模快速增长。据中信证券研报测算,2025年4月,银行理财规模上升2.1万亿元,达到31.3万亿元,环比增长7.35%,同比增长6.83%,基本回归历史高位。
上述研报认为,一季度银行通常以揽储“开门红”为业务重心夯实表内流动性,信贷投放压力得以阶段性缓解。进入二季度后,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削弱存款吸引力驱动资金迁徙,银行转而将营销资源倾斜至理财产品。理财机构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丰富销售渠道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比价效应下,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也较为青睐。“我们目前在售比较好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长期限封闭产品,作为定期存款产品的替代,一类是类现金的灵活申赎产品,作为活期存款的替代。收益率都能跑赢同期限定期存款。”某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投资经理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不过,随着债券、存款等资产收益率不断走低,银行理财未来也面临收益下滑的趋势。
近期,多只理财产品下调了业绩比较基准。据普益标准数据,今年4月全市场新发理财产品中,开放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12%,环比下跌0.02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61%,环比下跌0.08个百分点。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存款利率和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应承担更高的风险。
据光大证券研报,截至5月20日,年初以来银行指数累计上涨8.3%,实现较好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当前A股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在4%以上,A、H同步上市的银行,H股股息率在5%以上,存贷款利率、债市利率波动下行趋势下,银行作为类固收资产配置性价比凸显。
5月22日,A股上市银行再次迎来普涨,中信银行、青岛银行、沪农商行、厦门银行等当日涨幅均超2%,浦发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盘中创历史新高。
武泽伟表示,尽管银行股股息率较高,但要注意的是,股息率是历史数据,不能代表未来,未来有降低的可能,且买入银行股就要承担股价下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