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陈冰倩)今年一季度以来,国内食品饮料行业掀起新一轮产能扩张潮,包括农夫山泉、娃哈哈、白象、康师傅等龙头企业围绕供应链展开激烈竞争,通过跨区域建厂、智能化升级、绿色产能布局等方式,加速跑马圈地。从饮料巨头在全国多地的生产基地落子,到方便面龙头在华南、中原地区的战略深耕,企业正以超十亿元级投资强化区域渗透力,瞄准消费升级下的市场增量。业内认为,这场产能“竞赛”不仅折射出头部企业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更预示着食品饮料产业向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深层逻辑。
饮品企业:
产能扩张与战略升级双轮驱动
在消费需求回暖与健康化趋势推动下,今年一季度饮料巨头集中启动“扩产引擎”。农夫山泉、 娃哈哈等头部饮料企业纷纷宣布新的投资项目,新建生产基地以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并推动行业创新升级。
今年一季度,农夫山泉延续其高效产能布局策略,在华中、西南等地区启动三大新生产基地建设,总投资额超20亿元,进一步强化其“产地销”商业模式与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其中,农夫山泉太行山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农夫山泉公司生产运营总经理饶明红表示,该生产基地将是一个“集智能数字化生产、工业旅游、仓储运输于一体的现代工厂”,这也是农夫山泉在河南布局的第一个生产基地,未来产能将覆盖中原地区。
南方市场方面,近日,海南省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告显示,农夫山泉(海口)火山饮料有限公司将开展年产40.78万吨包装饮用水和年产21.64万吨饮料建设项目。填补东南区域产能,降低物流成本。
娃哈哈则瞄准西北市场潜力。 3月4日,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经开区”)与娃哈哈集团签订项目入区协议,娃哈哈集团将投资10亿元,在西安经开区泾渭工业园建设西安饮品生产基地,产品涵盖纯净水、茶饮料、咖啡、果汁、含乳饮品等多个系列。
据悉,作为陕西食品饮料企业密集区域,西安经开区现已聚集百事食品、中粮可口可乐、康师傅、达能、青岛啤酒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年产值近百亿元。业内人士表示,西安经开区将与娃哈哈集团在产业发展、产品研发、配套招引等方面协同发力,携手打造体系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的消费品制造产业集群。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巨头扩产背后有双重逻辑:一方面是为了匹配未来新品类的发展和创新升级需求。随着消费者对健康、营养、口味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饮料企业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而扩大产能,则可以为新产品的推出提供有力的生产保障。另一方面,淘汰老旧产能,更好地匹配“双碳”目标,也是这些企业扩大产能的重要考量。在全球推进绿色发展的背景下,饮料企业也需要积极响应,通过技术升级和产能优化,降低能耗和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方便面企业:
从单一到多元竞争
与饮品行业的扩张热潮不同,方便面巨头呈现不同的发展路径。
记者获悉,白象以华南市场为突破口,投资11亿元建设河源生产基地。据了解,白象河源工厂承担着开拓华南市场、保障产能供应的使命,其销售范围将覆盖广东及周边省份,主要生产方便面、饮用水、速冻食品、电商产品等,是白象所有工厂中产品类型最全、工业化程度最高、技术设备最为先进的工厂项目。
而康师傅方便面的业务则遇到瓶颈,将饮品视为发力重点。记者查阅康师傅方便面财报发现,2021~2023年,康师傅方便面业务收入分别为284.48亿元、296.34亿元和287.9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0%、4.17%和-2.84%。2024年,方便面业务实现营收284.14亿元,同比下降1.3%,较2023年少卖了3亿多元,占总营收的35.2%。对比来看,饮品业务表现更好,实现营收516.21亿元,同比增长1.3%,较2023年多卖了6亿多元,占总营收的64%。
因此,康师傅将重心转向饮品板块。今年年初,康师傅饮品中原区域总部项目数字智能生产线已投入生产。据悉,该项目占地133亩,总投资10亿元。单条生产线1分钟生产700多瓶饮料。去年已完成投资5.5亿元,今年再投资2条生产线。同时,该项目也是康师傅在亚洲单体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生产工艺流程最先进、产能速度最快的智能生产工厂,将打造成康师傅饮品北方区域研发总部、“康师傅”“百事”双品牌饮料生产基地。全面投产后,年产能将突破1亿箱,实现产值40亿元。
据了解,除了布局中部地区,康师傅在西南市场也在不断发力。康师傅饮品重庆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主体建设进度已达成80%,计划于本年三季度完成项目建设工程并开始安装调试设备,2026年1月正式量产。
业内人士分析称,从水源地布局到智能化生产线,从区域渗透到绿色转型,食品饮料巨头的供应链竞争已超越单纯的规模扩张,演变为技术、效率、可持续性的综合比拼。随着白象河源基地、康师傅中部地区工厂等项目陆续投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而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或将面临挤压。未来,如何在产能扩张与市场消化、成本控制与技术投入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决定竞争格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