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的下半场,来到了点评业务。
11月17日,三亚举办的第三场京东品酒会上,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宣布正式推出京东外卖APP,并推出京东点评、京东真榜及七鲜咖啡业务,标志着京东以“超级供应链”为核心,全面发力本地生活服务赛道。这也是继今年在外卖、酒旅、“造车”业务后,京东进行第四次跨界。
“真榜+AI测评”,未来点评能否“不掺水”?
根据京东此次公布的信息,京东点评设立了找美食、住酒店、挑好物、去哪玩、选家政五大子频道。刘强东表示,将招募10万名京东求真官进行盲测,强调“真人”点评,打造“万人共荐,不说假话”的京东真榜。
此外,与现有的点评榜单(平台)相比,京东点评差异化的是,推出了国内第一个榜单AI大模型——AI全网评。京东表示,针对当前市面上的点评产品依然存在着不少水军评论、刷单买榜、虚假榜单等乱象,AI全网评每日可对数亿评价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提炼,生成最真实、客观、全面的评价内容。AI全网评不仅整合京东自产评价内容,更借助客观中立的AI技术实现全网信息洞察与聚合分析,对正向、负向评价一视同仁,全面展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真实、客观、全面的参考建议。
随着京东入局,点评业务竞争再进一步白热化。今年9月10日,阿里推出“高德扫街榜”,对标美团点评。大众点评在同日宣布“重启”品质外卖服务,计划与美团外卖形成协同效应。3天后,高德宣布新增用户要求的“距离筛选”“附近好店”等功能;9月23日,高德再一次宣布所有餐饮商家入驻高德免一年入驻年费,后续表示3天内收到了15万餐饮商家的咨询。大众点评也积极“迎战”,11月5日,大众点评宣布,未来5年将追加至少30亿资金,升级“本地生活信息基建”。
如今,这场点评业务的“战争”,又加入了供应链大玩家京东。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京东点评”是京东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重要布局,核心意图在于构建“内容种草+即时消费”的闭环生态,同时也是应对美团、阿里等平台竞争的战略防御。
基于供应链,今年京东已多次跨界
此次,京东还宣布推出了自有咖啡品牌七鲜咖啡,以“只用鲜奶”的理念杀入已经红海的咖啡市场。据了解,当前,七鲜咖啡面向全国招募合作商,在北京正以每周新开3-5家的速度落地开店,预计在今年底覆盖北京主要城区。
从今年2月宣布做外卖开始,京东已布局至少9个新业务。从外卖到七鲜小厨,再到卖咖啡、发力酒旅、开折扣超市、开医美店、收购海外电商平台
从做外卖到开七鲜小厨房,再到做酒旅业务,和“宁王”联手推新车,卖咖啡、开折扣超市等,2025年,京东四处出击。从“电商平台”到更多新身份、新标签,京东为何频频跨界?此前,刘强东曾公开回应,京东是一家供应链公司,所有业务创新都围绕 “供应链” 展开,“跟供应链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会碰”。
京东此次本地生活服务的全面升级,可以说,背后也是“超级供应链”能力的深度赋能。此前京东收购香港佳宝超市后,凭借“最快12小时从蟹田到货架”的冷链供应链能力,让内地大闸蟹在香港市场创下两周销量7万只的佳绩,相当于2024年全港大闸蟹进口总量的50%。
京东最新发布的Q3财报显示,三季度,京东集团收入为2991亿元人民币(约420亿美元),同比增长14.9%,超出预期。受益于多年投入建设的超级供应链持续释放创新动能,京东的核心零售业务市场地位持续加强,外卖等新业务稳步增长,活跃用户和购物频次保持强劲增长。
外卖“三分天下”,竞争转向“份额稳定战”
此次备受关注的,还有京东同步推出的还有外卖APP。
京东近日公布的最新外卖数据显示,“双11”期间,京东外卖日单量超2500万,入驻商家超200万,全职骑手超15万人。不过,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6月,京东外卖就曾宣布过日单量达到2500万。这意味着,在5个多月中,京东外卖的日单量并未有所增长。
刘强东在17日的品酒会上称,过去,由于京东外卖服务主要内置于京东主App的“秒送”平台中,导致许多用户,甚至一部分老用户,无法便捷地找到外卖服务入口,造成了巨大的流量损失。
此次推出京东外卖APP,正是希望通过外卖业务从京东主App分离,成为独立入口,解决用户 "找不到外卖入口" 的痛点,进一步拉升外卖日单量。
2025年又被称为“外卖大战年”。今年2月,京东“杀”入外卖业务;4月,淘宝APP首页的“小时达”业务升级为“淘宝闪购”。近期,阿里整合即时零售服务,饿了么回归到淘宝下。近日,饿了么App在完成12.0.1版本更新后,已正式更名为“淘宝闪购”。可以说,如今的外卖市场,基本已三分天下,分别是美团、淘宝闪购、京东外卖。
摩根大通认为,中国外卖市场正迎来关键转折点。摩根大通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外卖行业整体订单量回落,市场订单量已从9月峰值1.51亿单降至10月的1.45亿单,预计11月进一步降至1.41亿单,主要因补贴减弱及季节性因素。当前,中国外卖市场的增长正在放缓。在平台方削减补贴和季节性因素影响下,全国日均订单总量已从9月的1.51亿单降至11月预测的1.41亿单。市场格局方面,美团虽以50%的份额保持领先,阿里巴巴占据42%,京东以8%的份额位居第三。
从数据上看,京东近十个月的外卖业务并未迎来想象中的快速收割。在外卖业务边际增长放缓、头部格局暂时难以改变寒冬的市场中,京东要凭借供应链长板撕开新空间,需要新入口。未来,京东能否借“真榜+AI模型”撬动口碑体系、借外卖独立入口提升交易规模,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