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活服务竞争持续升温。
11月17日,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第三场京东品酒会上宣布:“刚推出外卖的时候很多用户反馈找不到我们的外卖入口,今天京东外卖独立的APP终于上线了。”此外,品酒会上还释放了多项信息:发布京东点评,推出“京东真榜”;现制饮品品牌“七鲜咖啡”亮相,预计年底覆盖北京;京东旅行“宝藏城市”计划联合三亚市政府,推出一系列门票、酒店、机票等福利。
释放的信号十分明确:进军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京东很认真。
随着电商流量增长见顶,该领域已成为互联网巨头角逐的关键赛道。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本地生活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35.3万亿元,线上渗透率有望达30.8%。
这一“兵家必争”之地,正在酝酿新的变局。
推出独立外卖APP,不光送外卖
此次京东将外卖业务独立出来,意欲何为?
从近期外卖市场表现中或可窥见端倪。京东最初推出外卖业务,旨在以高频消费带动低频业务,拓展本地生活服务范围。然而,随着淘宝闪购的快速入局,竞争格局大变,各方均承受压力。

京东外卖首页。
财务数据反映了外卖大战对业绩的影响。京东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利润率为负0.2%,较2024年同期的3.6%明显下滑。京东在财报中将其归因于“对新业务的战略投入增加”,其中即包括外卖业务。美团2025年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14.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36亿元下降89%,公司表示主要受行业竞争影响。阿里巴巴于7月启动大规模补贴,对二季度业绩影响相对有限。
在强劲资金和流量支持下,淘宝闪购单量增长迅速。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8月透露,淘宝闪购日均订单峰值达1.2亿单,8月周平均日订单量为8000万单。相较之下,京东外卖订单量仍有一定差距,对平台引流效果未充分显现。
本次京东选择发布外卖独立APP,可以视作一次战略再布局——加码本地生活服务,整合“外卖+即时零售+点评+酒旅+购物”等多重功能,满足用户“本地生活+日常购物”等多元化需求,强化业务协同。
相关业务近期陆续上新。餐饮品牌“七鲜小厨”近日宣布推出团体餐食服务,承接各类企事业单位食堂运营及线上团餐订餐业务,服务范围涵盖校园、职场等多元场景,上海首店正在筹备中;今年9月推出文旅IP——“宝藏城市”,计划与各地文旅部门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展业务边界。
上线京东点评,入局到店业务
同日,京东宣布上线京东点评及“京东真榜”,该功能同步登录京东APP和京东外卖APP,意味着京东正式进军本地生活服务的另一重要板块——到店业务。
京东方面表示,当前市面上的点评产品依然存在着不少水军评论、刷单买榜、虚假榜单等乱象,不仅消费者屡屡被误导,商家也被迫陷入刷好评、抢流量的恶性循环。对此,京东打出“永不商业化”的口号,希望“帮助用户轻松选出更合适的餐品与服务,也让不善营销但品质过硬的宝藏好店,凭借实力被看见、被认可”。
点评业务本身有助于构建内容生态,吸引用户主动搜索与浏览,提升用户黏性和使用时长。用户点评内容和由此形成的社区氛围,很难在短时间内用资本复制,这是美团历经多次大战仍能在到店业务保持优势的重要因素。
京东此举无疑是向到店业务巨头发起挑战。实际上,看中这项业务的关键价值,已有不少互联网企业布局。9月10日,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正式发布“高德扫街榜”,承诺永不商业化,以上海为首批落地城市,打响了本地生活领域的“第一枪”。上线一周,扫街榜用户规模超4000万。截至10月3日,“高德扫街榜”累计用户数突破4亿。
与此同时,“跨界玩家”也加速入场,如抖音生活服务于9月推出“烟火榜”,结合用户投稿、达人推荐等多维数据评选优质小店,加码到店业务。
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部分榜单强调“永不商业化”,但到店数据本身也可能被营销手段误导,无法保证绝对的真实性。此外,龙头企业数据沉淀所构建的社区生态优势,短期内难以超越。
想要撼动先行者的地位,从来不是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