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1月11日讯 京东或将大力发展预制菜业务。
今日有消息称,京东零售已正式成立预制食品业务部。该部门与3C数码、家居家电、大商超等事业群同属C1级核心架构,负责人Andy Tian将直接向京东集团CEO许冉汇报,这意味着京东将预制菜业务提升至集团战略核心层面。
针对此事,《科创板日报》记者向京东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应。
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指出,京东拉高预制食品业务部权重,本质是进军外卖上游供应链,为长期参与外卖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依托街边店外卖模式难以与美团竞争,且补贴模式效率低、难以持续。”李成东向记者表示,餐饮上游供应链发展已较为成熟,预制菜技术门槛并不高,行业规模已达数千亿级别,京东通过自建供应链可实现 “无中间商赚差价” 的价格优势,再结合前端订单支撑后端供应链,形成独特竞争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自今年2月份进入外卖业务以来,通过百亿补贴,迅速提升其单量,据其在今年618公布的数据,其日均单量在618期间最高达到2500万单,但是此后随着阿里、美团补贴的加码,京东方面再也没有公布其订单数。
据京东今日双11媒体沟通日公布的数据,京东11.11首周,七鲜小厨带动周边3公里品质餐厅的订单量增长超12%;京东旗下首个餐饮实体基础设施品牌-七鲜美食MALL的线上成交订单环比增长超150%;京东自有品牌“七鲜私厨”店铺搜索量环比增长超350%,订单量环比增长超400%,并没有在双11重要的大促节点公布其订单数据。
事实上,京东在预制菜领域的布局已持续六年有余。早在2017年,京东生鲜组建专门运营团队操盘预制菜品类,正式迈出入局第一步。2019年,京东开始构建多元化品牌合作体系,先后与眉州东坡、西贝等知名餐饮品牌达成合作,同时纳入原材料工厂型品牌、调味品工厂品牌,初步形成业务雏形。
2020年,京东生鲜发起成立“餐饮零售发展联盟”并举办首次大会,预制菜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第二届餐饮零售联盟峰会成功举办,京东通过行业联动与资源整合,进一步强化全渠道布局与品牌影响力。2022年,京东集团明确将预制菜纳入战略扶持品类,同年京东超市联合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发布并实施电商渠道首个 “佛跳墙预制菜标准”,率先介入行业标准制定领域。
2023年,京东将预制菜列为重点趋势品类,推出三大核心扶持举措:倾斜资源扶持、独家菜品定制及成立独立团队,并提出三年发展目标 —— 打造20个年销售过亿品牌与5个年销售5亿品牌。
此外,京东零售招聘今年8月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便已发布预制食品业务部相关岗位招聘信息,涵盖预制菜、烘焙、主食等品类的采销、广告营销、渠道运营、品控及配方研发等多个核心岗位,明确该部门将重点推进预制食品自有品牌的商品开发工作。
在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科创板日报》采访时表示,京东此次布局充分依托了其在产业端、渠道端、消费端的综合优势。
不过,在朱丹蓬看来,缺乏统一国标是当前预制菜行业的核心堵点,也是消费端的主要痛点。“政策端、资本端、产业端、消费端对预制菜的认知与标准不统一,制约了行业规范化发展。”随着西贝相关事件的推动,国家预制菜国标的出台进程有望提速,这将为行业发展扫清关键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