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远超外卖利润的5%偷换概念
3.说对手老鼠厨房
4.录制饿了么美团的员工投诚
5.做秀送外卖
6.商家分担补贴
7.树立底层人员和资本对立面
8.无证据宣传二选一
9....太多把吃瓜群众当SB了
不道德的打出“道德牌”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刘强东的炒作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企业竞争谨防挑动民粹情绪
2025-04-28 14:45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作者: 倪芷倩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互联网时代,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形态的盛行,“眼球经济”、流量经济凸显。部分企业利用公众关心的话题、社会的热点事件进行企业品牌营销,常常能收获大量流量。因此,当前不少企业把“事件营销”作为品牌推广的重要手段。个别企业利用短视频等手段制造舆情热点,挑动甚至激发民粹情绪的做法却让人隐忧。近期,平台企业京东与美团的“外卖竞争”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这一现象的视角。
网络上的民粹情绪往往有以下特点:诉诸情绪而非理性,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标签化,貌似追求公平正义,实则呈现反智主义特征,给商业与社会秩序的和谐发展与良性循环带来负面影响。个别企业甚至是头部企业,抓住竞争对手或行业发展中的个别矛盾作文章,迎合网络上民粹情绪,选择性地呈现甚至夸大对手或行业发展中的问题或某些负面刻板印象,把自己置于“道德高地”,给对手或行业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从而为自己创造竞争优势。但当商业竞争偏离面向市场和消费者的核心,而转向异化对手、挑动民粹情绪时,企业也可能最终被反噬,甚至给整个行业也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通过“事件营销”挑动民粹情绪不仅对企业自身不利,消耗其品牌声誉与市场信任,也无助于行业的创新与进步,还会在行业内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防范企业竞争挑动民粹情绪,需企业、监管部门与消费者三方协同,塑造健康良性竞争生态。
于企业而言,当以创新锚定竞争坐标。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企业竞争,但企业竞争的核心应当是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市场效率、惠及广大消费者,而不是各类标签化叙事,通过挑起民粹情绪,制造对立、贬低对手来进行“形象塑造”,这已然偏离了正常的商业竞争轨道。当企业以创新锚定竞争坐标时,才会发现企业真正的竞争力源自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而非对情绪的操控。
于监管部门而言,需以规则护航公平竞争。当前,个别平台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二选一”等行为,本质上是以垄断压制创新。监管部门需完善反垄断举措,建立“红绿灯”机制:对利用挑动民粹情绪等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亮红灯,对技术创新、服务升级等绿色赛道给予政策扶持。
于消费者而言,应培育理性消费文化。消费者既是民粹化竞争的受害者,也可能因盲目追逐补贴而成为舆论推手。需通过媒体引导公众关注商品质量、服务体验等核心价值,而非被“道德人设”等标签绑架。媒体和公众亦应秉持客观立场,避免将商业竞争上升为“非黑即白”的价值批判。更有甚者,部分企业利用“道德批判”来博取商业流量,很可能使得商业竞争激化社会矛盾对立。
当前,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跃迁,更需要企业以格局超越狭隘、以创新定义价值。唯有摒弃民粹思维,回归商业本质,方能在这场全球竞合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作者:倪芷倩)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