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3-23 19:49:50 股吧网页版
珍酒李渡2024年营收70.7亿元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116.3%
来源:证券日报


K图 06979_0

  本报记者李春莲见习记者梁傲男

  3月21日下午,珍酒李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珍酒李渡”)举办2024全年业绩说明会。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7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5%;经调整净利润1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同时,公司拟分红7.12亿港元,同比增长16.7%,股东回报进一步增强。

业绩说明会现场梁傲男/摄

  业绩说明会上,珍酒李渡首席财务官王连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始终围绕着品牌、基酒、渠道和团队四大要素深耕,2024年和2025年战略的核心重点是从需求端找到新增长点。”

  次高端及以上产品营收超六成

  面对行业深度调整期,珍酒李渡通过品牌矩阵优化与渠道革新实现突破。2024年,珍酒李渡毛利率达58.6%,经调整净利率23.7%,同比均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核心品牌珍酒收入约44.80亿元,占比约63.4%,毛利率为58.6%;李渡收入约13.13亿元,占比约18.6%,毛利率为66.8%;湘窖、开口笑分别实现收入8.02亿元、3.37亿元,占比约11.4%、4.8%,毛利率分别为59.2%、45.7%。

  产品结构升级成为关键增长引擎,报告期内,珍酒李渡次高端及以上价格带产品营收47.04亿元,占比66.6%,是公司业绩增长主力。同时,吨酒价格同比提升5.5%,带动珍酒李渡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武汉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竹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珍酒李渡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促进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增强品牌在各种消费场景中的适应性与渗透力。

  珍酒李渡主要通过全国经销商网络以及直销团队出售白酒产品,渠道布局呈现“精耕+优化”特征。2024年,经销商产生的收入同比增加2.1%至63.56亿元,直销产生的收入同比降低11.5%至7.11亿元,主要是公司削减了一些低毛利的电商产品。截至2024年末,珍酒李渡经销合作伙伴增至3204家,体验店达1097家,零售商3334家,合计7635家。

  中国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库专家蔡学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珍酒李渡旗下酒品牌珍酒本身有上市公司的背书,去年通过珍十五、珍三十等产品不断进行高端化探索,显著优化了产品的利润结构。公司依托高档酒事业部发力团购渠道,并对经销商网络进行有效优化。同时,珍酒通过“国之珍宴”和“圣地之旅”进行“美食+美酒”文化推广,珍酒李渡旗下另一款酒品牌李渡打造的“考古+酿造+文旅”一体化体验场景,不断提升自身品牌价值。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珍酒李渡在行业调整期内实现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增长

  虽然消费市场总体承压,但健康的经营现金流体现出公司良好的运营效率及抗风险能力。2024年,珍酒李渡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7.8亿元,同比增长116.3%。

  蔡学飞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印证了公司在库存管理、成本控制和经销商协同方面成效显著,随着消费政策红利释放和公司战略持续优化,珍酒李渡高质量发展动能有望进一步释放。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珍酒李渡着重于开发及培育多元化的白酒消费场景和人群,同时探索白酒与中华美食和生活方式的结合;此外,珍酒李渡产品开始进入免税渠道,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东南亚探索机会。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收入计,2024年,珍酒李渡旗下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稳居中国第四大酱酒企业,是贵州最大民营酒企;“李渡”品牌稳居中国第五大兼香白酒品牌;湘窖、开口笑是湖南地区领先品牌。

  “白酒行业正处于调整期,每个周期都会催生新的增长契机,推动部分品牌弯道超车、脱颖而出。未来,白酒品牌将呈现分化趋势,并朝着品牌化、品质化和重体验的方向迈进。”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表示。

  业绩会上,吴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5年,珍酒李渡将围绕队伍建设、品质管理、沉浸式体验、品牌知名度、科研投入、社会责任七个基础工程发力。

  长城证券分析师表示,珍酒李渡作为民营白酒头部公司,跨香型经营四大白酒品牌,通过名酒基因与完善的产品矩阵,建立了三层增长引擎,是当前稀缺的白酒标的。公司管理层长期深耕白酒行业,近年来顺应行业结构性发展实现出色增长,并有望持续受益于集中度提升下的高端化和香型红利,业绩增长确定性高。上市融资后,公司产能有望在未来几年持续突破,叠加品牌势能逐步释放,毛利率和费用率有望进一步改善,发展进入正循环。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