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年报“交卷”时间日益临近,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持续升温。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共有3123家上市公司拟进行2024年度现金分红,累计派现金额约1.47万亿元。不少行业头部公司拟大手笔分红,成为积极回报投资者的主力军。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认为,上市公司分红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以优化分红政策为基础,以完善监管机制为保障,推动上市公司分红持续优化,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百亿高分红频现
上市公司分红是衡量企业质量和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截至目前,共有4354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其中,3123家上市公司拟进行2024年度现金分红,占比超71%,现金分红成为利润分配标配。
值得注意的是,在分红新规和股东回报双重驱动下,龙头公司频推大额分红方案,百亿元级“红包”频现。据Wind数据统计,上市公司拟分红总额超过50亿元的有47家,拟分红总额超过100亿元的有28家,银行、通信、石油等行业龙头表现尤为亮眼。
以银行为例,六大国有银行在分红方面保持“大手笔”,分红比例均在30%之上,拟派发的年度总金额超4200亿元,和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近100亿元。从2024年全年分红总额来看,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的分红金额继续领跑,建设银行以1007.54亿元紧随其后,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派现846.61亿元和713.6亿元。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分红规模分别为281.46亿元和259.41亿元。六大行合计分红额占整个银行业分红总额的比重超过70%,展现了头部银行在盈利能力和分红力度上的显著优势。
同时,一些经营稳健的企业抛出大手笔分红方案。例如,贵州茅台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76.24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46.7亿元(含税);格力电器拟向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股利111.70亿元。
“行业龙头企业一般盈利能力稳定,现金流充裕,有实力、有意愿将部分利润回馈给股东。”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说,除龙头公司外,大手笔分红的公司中,还出现了经营稳健的优质蓝筹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周期公司,以及归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新秀,A股分红队伍日益多元化。
一年多次分红成趋势
在常态化分红机制的指引下,上市公司分红意愿显著增强。
郑州银行、银座股份、登云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实现了时隔多年的再次分红。郑州银行披露的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显示,拟向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0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为1.82亿元。这是郑州银行时隔多年后的再次分红,郑州银行曾在2019年向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现金分红5.92亿元。郑州银行表示,将持续优化分红节奏,通过更加稳定的现金分红,与投资者共享公司经营发展成果,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在公布2024年度分红计划的同时,提前对2025年中期分红做了规划和安排。对于规划中期分红的原因,相关公司在公告中提及,是为了贯彻落实监管部门关于推动一年多次分红等政策要求,进一步提高分红频次,增强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水平。
不过,拟在2025年进行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多在公告中对于分红事项设置了“前提条件”:如公司当期盈利、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现金流可以满足当期经营情况及可持续发展需求;符合相关规定中对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要求等。
田轩指出,中期分红计划是上市公司向市场展示盈利稳定性、现金流健康度及股东回报意愿的工具,随着资本市场逐步成熟,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有所变化,对上市公司分红预期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视投资者回报。
高分红仍将持续
上市公司分红热情升温,和政策引导密不可分。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提出加强现金分红监管,增强投资者回报,包括对分红采取强约束措施、多措并举提高股息率、推动一年多次分红等;同年4月出台的新“国九条”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提出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等。
方正证券指出,分红机制已悄然发生变化,随着A股分红稳定性、股息率、分红比例的提升,A股资产对于长期资金的吸引力也将逐步改善,年报后红利资产股息率能否再创历史新高值得关注。
“分红机制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田轩建议,鼓励上市公司将公司分红与盈利情况、现金流和未分配利润相匹配,鼓励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及财务状况合理制定分红政策。加强对上市公司分红政策的监管力度,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及时公开披露和说明其分红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调整情况,通过行使质询、建议、表决等股东权利,提高中小投资者在分红决策中的参与度,督促上市公司强化内控、规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