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慧双重任职涉业务转型关键节点
工商信息及案件材料显示,王慧自2021年6月起担任百保科技董事,2023年12月至2025年7月同时出任众安科技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成为连接两家公司的核心纽带。其执掌众安科技期间,恰逢百保君业务重大转型——2023年9月起,百保君官方服务号从保险产品介绍转向高返利“数字充值权益活动”,最终引发兑付危机。法律界认为,王慧作为百保科技董事对公司业务具有知情影响力,同时作为众安科技负责人对百保君负有法定尽职监督义务,其双重任职身份及转型期决策参与度,使其成为案件重点追责对象。
二、众安科技与百保君关联未实质割裂 免责主张遭质疑
尽管众安保险称众安科技2024年决定退出百保君,2025年5月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但证据显示双方关联仍存续:截至2025年9月,众安科技仍为百保君工商登记股东;众安在线2024年年报及2025年半年报均将百保君列为合营公司并财务并表。业务层面,百保君权益产品的“医疗健康服务兑换码”可通过众安互联网医院兑换;技术上,众安科技提供共享短信平台等服务,双方共用其备案的anlink.com链接。此外,2019-2022年间,众安旗下多个官方账号曾为百保君背书,积累初期品牌信任。法律界指出,百保君业务转型发生在众安科技持股期间,其以“未参与经营”“已签股权转让协议”为由免责,在法律层面难以成立。
三、连带责任界定引争议 相关方面临多重追责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及《公司法》相关规定,单位需对下属或投资企业非法集资承担责任,股东若滥用法人独立地位、知情或应当知情非法行为,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法律专家表示,众安科技作为百保君股东,对其业务监管存在明显缺位,且双方在资本、业务、技术、品牌等方面深度绑定,难以脱离责任关联。王慧作为两家公司核心管理人员,可能被认定为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面临刑事追责与民事赔偿双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