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债新政落地已有20日,银行发债情况如何?
5月27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中国货币网公告信息发现,目前已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14家商业银行实际发行了16只科技创新债券。再加上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首批3只科创债,银行机构科创债实际发行总额已达1980亿元。此外,交银理财、工银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正积极布局科创债投资。
受访专家指出,本次新增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人,将拓宽科创领域增量资金渠道,债券资金与科创企业的衔接更加“名正言顺”,科创债板块发行人趋于多元化。
银行抢滩发行科创债
自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来,金融机构正抢滩发行科创债。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最新的发行进展来自北京银行。5月26日,北京银行发布《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第一期)发行情况公告》称,自5月23日起发行3年期的科创债,最终发行规模为80亿元,固定利率为1.67%。
也有银行公布了市场认购情况。5月23日,中国银行在微信平台称,该行发行的2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获得了2.84倍认购,投资者类型涵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理财子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
从债券发行总额来看,多家商业银行实际发行总额超百亿元。
其中,建设银行是所有银行中实际发行总额最高的,两个品种合计额度达300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1.65%和1.76%。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均发行了200亿元科创债,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均不低于100亿元。
对于债券募集资金使用计划,银行纷纷表示,将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专项用于发放科技贷款等,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从供给层面看,存量科创债券的募集资金用途以偿还科创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居多,直接投入科创产业的增量用途资金较少。本次新增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人,旨在为拓宽科创领域增量资金渠道,债券资金与科创企业的衔接更加‘名正言顺’,意味着科创债板块发行人趋于多元化。同时,简化科创债的发行审批和信息披露规则,发行条款灵活设置,旨在吸引更多优质发行人,丰富产品供给。”国金证券研究所首席资产配置官尹睿哲对记者指出。
“从投资层面看,优化评级方法、完善并丰富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也可进一步解决科创企业轻资产特性带来的信用不足问题。尽量满足更多投资人准入门槛;适当减免相关市场基础设施的服务费用,可促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块流动性。”尹睿哲进一步分析道。
理财资金积极入场
除了积极发行科创债外,银行理财机构也在积极参与投资。
5月27日,交银理财在微信平台发文称,自科创债相关事项发布以来,交银理财迅速响应,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和首批证券公司发行科创债投资。截至5月14日,已成功投资中标5只科技创新债券,涉及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大型金融机构等类型发债主体,募集资金流向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和高端制造等科技创新领域。
工银理财此前也表示,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截至5月14日,已成功投资10只科技创新债券,涉及民营企业、地方国企及大型金融机构等多类型发债主体,募集资金将投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科技创新领域。
从配套支持政策来看,政策鼓励更多投资者加大对科创债的投入。5月7日,上交所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支持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创设投资于科技创新债券或挂钩科创相关指数的专项资管产品。
申万宏源固收研究团队指出,此类举措不仅为科创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资金来源,还有助于提升科创债市场流动性,为投资者创造了更多元灵活的投资选择。
展望未来,尹睿哲指出,在政策红利驱动下,科创债市场扩容路径正加速明晰,随着商业银行和股权投资机构加大科创投放力度,叠加长期用途资金需求释放,优化审批流程及配套流动性措施,科创债市场供给有望显著增长并形成多元化格局。目前期限上仍以3年以内中短期为主,但发行人结构多元化及长期资金需求可能推动5年及以上品种逐步增加。不过,短期内仍需观察市场对长期限科创债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