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子潇深圳报道
深港金融业的优势互补,正在成为深圳打造产业金融中心的重要引擎。
近期,深圳提出的 “深圳商行+香港投行”模式引起关注。深圳四部门印发《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深圳创投十九条”),提出畅通企业境内外上市渠道、丰富并购重组支付和融资工具、加强风投创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协同联动等要求。其中,推动深圳市大中型银行机构与香港风投创投机构联动,通过“深圳商行+香港投行”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深圳商行+香港投行”提法首次出现于2023年深圳出台的相关文件中。该文件还指出,推动该市大中型银行机构与其集团旗下的香港股权投资机构联动。2025年的“深圳创投十九条”则在此基础上有所优化。
最新数据显示,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到1025家,催生了更大的科技金融需求,“投贷联动”则是一个突破口。
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此举旨在结合深圳在间接融资上和香港在直接融资上的优势,通过两地金融业的优势互补,形成支持深圳科技企业的综合金融方案。
谁是“商投联动”主力军
对于“深圳商行+香港投行”的含义,“深圳创投十九条”进一步解释称,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与其子公司的协同作用。这与2023年文件中“推动我市大中型银行机构与其集团旗下股权投资机构联动”的提法相一致。
问题随之而来——同集团下的“深圳商行”和“香港投行”具体有哪些?
在深圳展业的商业银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深圳农商银行、华商银行等总部位于深圳的机构,另一类则为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的深圳分行。
而在一水之隔的香港,多家中资银行设立了持有境外投行牌照的子公司,以联动母行及分行提供“商投联动”一站式服务。
例如,招商银行在香港设立招银国际,作为该行的境外旗舰投行平台;深圳农商银行经由大股东星展集团与星展证券、星展香港等主体建立联系。其他全国性银行方面,建银国际、中银国际、农银国际、工银国际、交银国际等与各自体系内的深圳分行也多有联动。
中资银行在港的投行子公司,往往也有通过自有资金的股权直投业务。如招银国际官网称,该公司业务范围包括结构融资、直接投资、上市保荐及承销等业务。部分香港子公司还回到深圳设立了PE/VC机构,例如招银国际资本(深圳)、建银国际(深圳)等,面向境内开展股权投资业务。
某股份行香港子公司高管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在“商投联动”方面,香港子公司发挥业务前端切口作用,在总分行信贷业务基础上提供资本市场产品服务,而总分行则向该公司引流境外客户和业务机会。
他进一步介绍了该模式的优势所在。一方面,同一体系内协调更紧密,可以实现融资快速落实,避免交易的不确定性;同时,可通过信息壁垒构建竞争护城河,相较于没有融资能力的财务顾问,系统内的联动可最小化知情范围,提升信息保密性。
“在一次IPO客户商谈中,除了我司员工之外,往往会同时见到来自总行、分行、香港子行的同事,这是我们在香港资本市场上较为成功的经验。”他表示。
深港联动加强进行时
从最新定位来看,深圳定位产业金融中心,香港定位国际金融中心,共同支持着科技企业的发展。
对此,近年来深圳相关部门举办多场“星耀鹏城”企业上市培训系列活动,例如“走进港交所”“走进东京证交所”等主题论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深圳商行”正在持续加强与“香港投行”的联动。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深圳中行和中银国际,深圳农行与农银国际、深圳工行与工银国际、招行深圳分行与招银国际、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和民银国际等均联合举办了赴港上市、跨境融资、企业出海等相关主题活动。
今年3月,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与中银国际联合主办赴港上市相关活动,中银国际分享了赴港上市实务、红筹架构杠杆融资等方案,深圳中行则就境外上市企业资金跨境问题进行介绍。
去年6月,农行深圳分行和农银国际在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圳农行表示,要有效整合国有大行客户、渠道、资金、牌照资源;农银国际称将进一步创新投贷联动产品及业务模式,深化跨境投融体系共建,加强行司间全方位合作。
同年7月,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总行投行部、工银国际举办赴港上市企业论坛,为现场参会的近50家拟赴港上市企业剖析市场形势;同年8月,招银国际联手招商银行深圳分行举行“走进港交所”的活动,多位企业创始人、董事长、高管参与。
事实上,银行体系内部的“投贷联动”已经落地了多个案例。
记者梳理公告注意到,2025年以来,招银国际曾与多家深圳企业落地多项业务,包括作为牵头经办人为比亚迪完成一笔H股新股配售、作为晶泰控股的配售代理、参与德方纳米的增资等。招行深圳分行也表示,2022年,某公司处于固态硬盘存储芯片研发攻关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股权资本支撑研发投入,招行深圳分行引荐招银国际对其进行股权投资,并协调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跟投。
另一方面,招银国际在深圳设立了子公司招银国际资本,可在境内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据招行2024年年报,招银国际在境内股权投资业务方面,报告期内有4个项目成功实现IPO。
2024年11月,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中银证券、光明区政府三方合作设立规模50亿元的中银大湾区(深圳)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基金。
更早时候的2020年,彼时还是独角兽的云天励飞完成近10亿元的Pre-IPO轮融资,参投方出现了建银国际、交银国际2家银行系创投子公司。
据悉,深圳建行在云天励飞发展初期授予了2000万元的科技创业贷,而后建银国际在Pre-IPO轮股权融资时投资5000万元。据建行消息,建银国际联合建行深圳分行设立投贷联动基金,所投资的翔丰华、云天励飞等深圳企业均已上市。
据交行消息,交银国际于2020年参与云天励飞融资,并与交通银行深圳分行协作。在2022年,交银国际、交通银行深圳分行、正中集团还共同组建了深圳交银科创正中基金,并推出名为“科创先锋贷”的投贷联动产品。
深圳政策研究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鼓励银行探索开展该模式,对于银行系在港创投主体所投项目,可以在申请贷款时进行白名单或者部分条件豁免认定。
新模式优势何在
从区域金融角度而言,分析人士认为,深圳提出“深圳投行+香港商行”模式,旨在发挥深港各自金融优势,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债权+股权”等更全面、多元化、全周期的融资服务。
“通过深港合作,可实现两地金融机构的优势互补,形成支持科技企业融资及成长的综合金融方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称,深圳的商业银行在资金规模、网络覆盖和客户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提供稳定的债权融资支持,但整体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占比有待提升;香港各类国际资本充裕,拥有众多专业的国际投行机构,在股权融资、国际融资方面经验丰富,但本土创新创业不够活跃,科技创新相关投融资体系仍需发展。
此外,银行集团内的“投贷联动”历经多年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成为了主流模式,但同外部机构的合作亦值得探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相较2023年的相关表述,2025年出台的“深圳创投十九条”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与其子公司的协同作用的同时,还提出了“加强同外部投资机构的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
记者也注意到,深圳银行业近年来也在加强与香港外资机构的联系。例如2024年5月,平安银行在香港举行同业跨境业务交流会,与会机构包括港交所、渣打银行银团筹组与分销部、东亚银行香港结构融资部、富途控股等。
展望未来, “股债结合、商投一体”的模式,或将成为深港金融支持科技产业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