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无卡存取款业务仍在收紧。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对无卡存款业务进行了取消或调整。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收缩无卡存取款业务,主要是为了更好防范风险,保障客户资产安全。面对ATM扫码存款服务停用带来的不便,银行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01
多家银行停止ATM扫码存款功能
近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表示于4月9日起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后续可持该行银行卡,通过该行ATM或前往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
近年来,已有多家国有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陆续发布公告,对ATM二维码无卡存款业务进行了取消或调整。例如,建设银行早在2022年8月19日起就关闭了ATM机二维码存款功能;工商银行于去年4月17日起就暂停了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现功能;栖霞农商银行也于去年12月1日起陆续取消了自助设备的“预约取款”“扫描取款”“无卡存款”等功能。
曾经给人们带来不少便利的ATM扫码存款服务,为何被银行“抛弃”?在分析人士看来,其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尽管ATM扫码存款曾经很方便,但随着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现金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少,消费者更习惯用手机进行支付和转账,其在实际使用中就略显“鸡肋”了。
其次,在操作方面,要完成扫码存款,用户需要先登录手机银行,生成动态二维码,再对着ATM扫描口进行扫描,之后还要选择账户、输入密码,整个流程相当繁琐。市民李女士向记者表示,“扫码存款要登录APP、扫码、输密码,比插卡慢得多。”这样繁琐的操作流程,难以满足用户对于便捷性的需求。而且扫码存款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跳转和确认,很容易导致用户操作失误,进一步影响了用户体验。相比之下,传统的插卡存款操作更加简单直接。
此外,存在用户安全问题。扫码存款主要依靠手机银行扫码和密码验证,这种身份验证方式的安全性低于芯片卡交易。不法分子容易通过伪造二维码、拦截验证码等手段,来盗取用户资金。随着反洗钱和反诈要求的不断升级,银行必须对每一笔交易进行穿透式核查。因此,不少银行为了更好防范风险,保障客户资产安全,关闭了无卡业务。
02
部分银行可在柜台或刷脸办理
银行停用ATM扫码存款服务,对消费者又怎样的影响?记者采访发现,这一举措在用户群体中引发了不同的反响,大家对此看法不一。
在“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时代,年轻群体早已习惯了不带现金、不带银行卡出门。对他们来说,无卡存取款服务的停用,带来了一些困扰。
面对ATM扫码存款服务停用带来的不便,银行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努力通过技术革新与服务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体验。
加快生物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成为银行破局方向之一。如部分银行在部分城市试点的“掌纹取款”服务,用户只需在ATM机上轻轻一放手掌,系统就能迅速识别掌纹信息,完成身份验证,整个过程快速又准确,此外也有部分银行的ATM机已经支持“刷脸+手机号验证”取款功能。
记者了解到,虽然多家银行ATM机上无法自助无卡扫码存款,但部分银行的ATM 机具备刷脸存款功能,持卡人也可以携带身份证前往银行柜台办理无卡存款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差异,银行可以对服务进行分层,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对于老年客群,银行应保留基础的现金服务,优化线下网点的服务流程。比如,设置专门的老年服务窗口,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老年用户顺利完成存款业务,而对于年轻用户,银行则可以强化数字渠道的体验,推出更多智能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