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绿城中国召开线上业绩说明会,行政总裁郭佳峰在会上表示,去年为了获取优质地块,绿城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策略,首先是向内挖掘,进一步提升项目开发效率,并做好前置研究,积极寻找差异化定位机会,而非一味高歌猛进地提高销售价格。
同时绿城也会寻找一些结构性的小众投资机会,例如板块供给短缺,或是绿城操盘有较大溢价能力的项目,“以我们在2024年3月获取的苏州双湖板块的苏州玫瑰园项目为例,该板块已经是多年断供低密的新房产品”。
郭佳峰指出,该项目三开三罄,一共卖了三四个月左右,全部卖光,且利润和溢价情况都较为可观。
另外他还强调,对于明显过热的板块,绿城会在合理的地价范围出价,始终保持理性,不会为了哪块地大幅放松投资标准,“去年年底的时候,部分大型国央企拍地较为激进,我们会避开这些国央企激烈竞争的地块”。
按其所言,绿城在摘地方面始终坚持“理性决策,寻求多方”的行动方针,他说有些方面内部的投决会可能会花两个小时验证,很多条线会去到一线,研判项目时会与多个中介了解市场行情,包括二手市场的调查等,都做得非常细致,“(绿城)有着不断完善的层层把关的决策机制,确保项目决策的精确力”。
数据显示,2024年,绿城新增项目42个,对应总建面418万平方米,权益投资额484亿元,权益比提升至79%,平均楼面价14383元/平方米,新增货值1088亿元。
这些新拓项目中,已有27个实现年内首开,占新增土储数量的64%,年内实现销售转化约325亿元。截至2024年末,绿城总土储货值4496亿元,其中76%、对应3424亿元来自一二线城市。
对于今年的拿地目标,郭佳峰表示,其实去年三四月时公司很想拿地,当时内部投资会议希望能做到“一年两熟”,早投早回,但去年上半年土地市场不尽如人意,地块供应不足,因此公司很理性,上半年总体货值获取较低,他评价去年的拿地节奏“总体质量较好,但节奏上不如人意”。
今年一季度,包括苏州、杭州市场的土地供应很好,因此到3月底绿城已经完成了500亿元出头的投资额(权益投资额约250亿元),相当于去年的一半了。
据其预计,2025年拿地货值会与2024年相当,但如果机会好会超过去年。他说今年公司在投资策略、打法上会更加系统、成熟,3月份又有一个比较好的开端,“如果做得好,我还是有想去往更高的目标去追求的”。
郭佳峰还称,当前的土地市场回暖较为明显,尤其是上海、杭州、成都等市场的核心区域,优质地块竞争异常激烈,判断局部可能也会出现一些过热现象,“我们估计可能这些大的国央企投资并非纯市场行为”。
不过在他看来,即便在新一轮政策刺激下,宏观环境有所改善,但能否迎来反转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