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上游龙头——协鑫科技(03800.HK),正在推动一次54.46亿港元的定增募资,定增对象为无极资本(Infini Capital)。
此次定增除了为多晶硅行业的产能改革方案提供资金储备,另一个重点投放领域就是硅烷气。其中,公司提到,TOPCon电池向太阳能BC电池转型对硅烷的需求放量,锂电行业固态、半固态电池对硅烷有应用需求。
这也能和其他企业的一些公开信息相印证,有硅烷气企业提到,硅烷气可用于硅碳负极材料,也就是固态电池负极的一种技术路线。至于BC电池的应用,有业内人士表示,涉及BC电池与TOPCon电池用量的此消彼长,整体硅烷气增量不会特别大。
首次提及BC电池、固态电池等需要硅烷
9月16日,硅料龙头协鑫科技发布公告,宣布与有中东主权基金背景的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无极资本达成战略融资协议,通过定向增发方式配售约47.36亿股,募集资金54.46亿港元,约合7亿美元,意向锁定6个月,进一步巩固公司股权结构安全稳定。
据了解,无极资本双总部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和中国香港,有着多元化的投资布局,覆盖战略新兴科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
公告显示,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三个方面:首先,用于供给侧改革的资金储备,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其次,强化第二曲线,以全球第一的硅烷气产能和产量,完成海外替代,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对电子特气需求提升、TOPCon电池向BC电池转型对硅烷需求放量,锂电行业固态、半固态电池对硅烷的应用需求以及显示面板对硅烷气品质的高要求的多重背景下,以硅烷气打造协鑫新增长极;第三,优化公司资本结构,稳固股权结构护城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资金储备涉及的就是协鑫科技此前提到的多晶硅行业的产能改革方案。8月31日,协鑫科技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提到了多晶硅产能整合的细节。当时,公司首席财务官杨文忠提到,今年整体的(多晶硅行业)改革方案还没有百分之百确定,之前听过不同的方案,在方案定下来后,公司可能要拿出一部分现金支持改革。
另一方面,此次募资提及公司重点关注的硅烷气。协鑫科技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在最近一年多的年报、半年报中,公司都在强调硅烷气。但是对于BC电池、锂电行业固态以及半固态电池对硅烷的应用需求等,是公司首次对外提出。相较于传统的硅料业务,硅烷气的增量需求更为明显。
业内:总体硅烷气增量不会特别大
实际上,协鑫科技对硅烷气的利用,也可以追溯到公司颗粒硅工艺。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现,硅烷气可以作为硅基材料,拓展其他应用,比如用于硅基负极去提升能量密度、充电速度等。
河南硅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到,目前,固态电池负极的技术路径较多,硅碳负极材料是固态电池材料技术路线中有竞争力的一种技术,未来固态电池如何发展,还需行业验证。
另外,硅烷气还涉及BC电池,在当前光伏产业里,隆基绿能重点切入BC电池领域。
有熟悉BC电池技术的业内人士表示,TOPCon电池和BC电池都需要大量使用高纯度的硅烷气。不过,技术换代本身不会导致BC电池用量增幅变大,因为BC电池规模增大,对应TOPCon电池规模会缩小。总体来看,整体增量不会特别大。
由于硅烷的赚钱效应,协鑫科技对其的业务增长具有更多期望。协鑫科技有关人士表示,此次融资,是希望通过技术差异化持续打破行业同质竞争格局的战略意图,推动光伏行业告别低价内耗的“内卷”困境,“双方还将秉持协同发展与行业优化的共同目标,联合发起设立专项产业基金。该基金聚焦于整合行业内低效、低质的过剩产能,通过市场化收购、专业化重组及创新性升级等方式,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产能集中,终结行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缓解恶性‘内卷’带来的资源浪费与发展压力,引导行业回归价值创造本质,构建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由此来看,协鑫科技希望在行业“反内卷”的关键时期储备资金,毕竟目前颗粒硅业务还要和行业一起“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