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光伏材料龙头协鑫科技(03800.HK)宣布与有中东主权基金背景的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无极资本(Infini Capital)达成战略融资协议,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募集资金总额约7亿美元。
中东基金进来,不只是为了硅料
Infini Capital的7亿美元定向增发,票面用途写着“产能结构优化+钙钛矿升级”,但双方私下达成的共识更直接:把颗粒硅、硅烷气、钙钛矿三条技术线放进同一个资本池,用长周期资金对冲光伏惯有的库存周期。中东主权背景的钱看重的是2028年后欧洲、北美对低碳组件的刚性缺口,而协鑫给出的路线图是:颗粒硅做成本锚,硅烷气切入半导体与固态电池,钙钛矿叠层组件拿欧美溢价。三道产品阶梯,对应的是三轮融资锁定期,也把“技术迭代”从口号变成了可折现的DCF模型。

供给侧改革2.0:用并购基金清场
协鑫与Infini联合发起的产业基金首期规模7亿美元,核心任务只有一个——收低效产能。标的很明确:环保排放达不到欧盟标准的旧棒状硅装置,通过收购后或关停、或技改,把指标、土地、能耗指标腾出来转做颗粒硅或钙钛矿衬底材料。行业出清喊了三年,真正有钱做“善后”的企业不多;把破产拍卖、债务重组、技术升级打包成标准化流程,协鑫相当于给过剩产能找了个“退出通道”,也给自己省下了新建产能的审批时间。
钙钛矿商业化提前,第二曲线浮出水面
昆山GW级钙钛矿叠层中试线已于2025年9月实现1200×600 mm组件工艺贯通。公司官方披露的最新批次平均转换效率为25.2%,实验室小面积器件(1 cm)最高效率26.2%。管理层在2025年半年业绩会上给出目标:2026年非硅成本≤0.40元/W,目前仍处于良率爬坡阶段。
2025上半年,颗粒硅5元杂质≤0.3ppbw的料占比逾75%,浊度≤70NTU的料占比升至57%,品质提升带动市占率同步上扬,弱化低价竞争。
低成本不是口号,是现金流护城河
颗粒硅现金成本25.31元/公斤,比行业均值低一成五,这个数字在协鑫科技半年报里并不显眼,却直接决定了协鑫能在1.26港元/股的估值下依旧保持正向经营现金流。公司把成本下降的路径拆得很细:FBR炉型已迭代到第六代,碳足迹最低16kg CO₂e/kg,欧盟碳关税落地后,低碳溢价被锁进长单合同。换句话说,别人还在争论硅料涨不涨价,协鑫已经把“省下来的电费”变成了现金安全垫。

周期依旧存在,只是协鑫把周期做成了资产负债表左侧的“技术资产”和右侧的“长期资本”。当同行还在应付季度库存时,公司已经把现金流、技术路线、产能指标折算成了跨周期筹码。光伏行业下一轮洗牌到来时,最先被压缩的是高成本产能,而低成本、低排放、有资金储备的玩家只会更集中——这一点,半年报里的3.8亿元EBITDA已经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