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 正文
  •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3 08:37:09 股吧网页版
排队香港上市 宁德时代百亿IPO引爆港股 有投行轮岗备战中概股“回流潮”
来源:时代财经


  香港IPO市场最近热闹非凡。

  5月12日,宁德时代披露发行阶段董事会公告及刊登注册招股书,预计于5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并上市交易。

  仅仅几天前,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创造条件并支持优质中概股回归内地和香港市场”。有媒体报道,中信证券已针对内地投行部门人员以竞聘形式赴港支援,疑似为中概股“回流”作准备。

  据时代财经从业内了解到,这一现象并非最近刚开始出现,广发证券等大湾区券商此前已经调拨人手支援香港项目。某头部券商投行人士也表示,香港轮岗并非新鲜事,该人士透露,其所在投行今年项目以港股为主,但此前轮岗人员薪酬仍为内地水准,本次前往香港人员据说采用一对一谈判的形式进行。

  早在2024年,就有报道称中信证券已经对旗下投行的从业人员进行优化配置,不少股权IPO岗位人员转岗至并购、债券等其他业务条线。也有券商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反馈,不少投行从业人员甚至转岗至财富管理岗位,调整幅度很大。人员调整的背后是内地投行业务疲态的持续,向海外转型或许是新的竞技场。

  又一超大港股IPO落地

  近期,香港市场IPO动作不小。

  5月12日,宁德时代(03750.HK)披露发行阶段董事会公告及刊登注册招股书,预计于5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并上市交易。据宁德时代公告内容,此次港股IPO的发行价格区间上限为每股263港元,截至12日收盘,宁德时代A股收盘价为257元/股,折合275.72港元/股左右。

  此次宁德时代港股IPO共计划发行1.18亿股股份,另设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股权,若以上两项权利均未行使,按每股263港元的发行价格上限计算,宁德时代预计募资总额或将超过307亿港元。

  宁德时代已是近几年来港股市场募资额度最大的IPO项目,但据某投行承做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自‘科企专线’推出之后,沟通的企业数量较过去有所增长,市场的活跃度也在逐步提高,企业对于在香港上市的热情较前两年有明显提升。”

  5月6日,时代财经从港交所获悉,当日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可以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据了解,联交所已经更新《新上市申请人指南》,说明这两类公司在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上市时,将被联交所视为已满足《主板上市规则》第八A章所列的创新产业公司规定及外界认可规定。

  对于上述“科企专线”的推出,港交所相关人士表示,此举不仅巩固香港作为新兴及创新公司首选上市平台的地位,同时确保上市制度能够适应全球市场的变化,并足够稳健地保护投资者。

  据时代财经梳理,在“科创专线”尚未推出前,今年已有不少科技型企业筹划香港上市。从2025年香港市场募资情况来看,尽管数量尚未呈现陡峭式增长,但如果计入将于5月20日上市的宁德时代项目,募资金额已显著超过2024年募资总额的一半。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12日,今年来已有21家企业在香港上市,如果以5月20日为限,已公布的项目将增至23个。2024年全年,港股IPO的项目数量达70个,实际募资总额高达881亿港元,而截至今年5月20日,募资总额将达到557亿港元。

  据此前的上市公司公告显示,仍有不少科技型企业已宣布将在港股上市。如4月28日晚,星源材质(300568.SZ)公告,为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助力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投行将如何转向?

  港股IPO市场升温,加之中概股回流的预期,券商内部也开始为投行业务“调兵遣将”。

  有业内人士透露,为应对中概股回流潮,已有头部券商在内部竞岗将内地投行人员向香港转移。目前,据业内反馈,前往香港的员工将重新签订合同。

  对于该政策,一名合资券商投行股权承做从业人士刘明(化名)表示,“在现在的环境下,只有大投行有类似的机会,很多中小券商投行根本没有接过香港项目。其实不少业内人士过去前往香港也不一定base香港,很多项目都是内地发行人,投行人只需要前往内地的住所尽调即可,并不一定要去香港。”

  刘明提到,自己也曾想过去香港执业,但前几年香港的IPO市场比内地还淡,不少溢出的外资投行人纷纷转投中资,好些“漂”了一年都没找到很好的机会。他说,“高盛的履历都不好使,我们这些中小合资券商的机会也很少。”

  目前,刘明也在公司内部的其他组支援。他表示,现在没有项目的投行人应该都非常危险,之前所在的组减员数量接近一半,有个同事离开后选择考公务员,还有的回老家谋生了。“公司要求没有项目的员工都要回驻地打卡,如果有一天没有项目,我可能也直接不干了,我住在广州,而驻地在深圳。”刘明称。

  曾经梦想中的保代身份并未给刘明带来意料中的快乐,在2024年晋升保代的他随之而来的是对未来的迷茫。

  保代职业发展空间缩窄背后是内地投行业务承压的现状。据Wind数据统计,中信证券2024年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是行业第一,为7.83亿元,而2023年该项业务净收入仍有25.11亿元,2022年则接近50亿元。

  曾经作为券商赚钱利器之一的投行业务,早已经成为业绩“拖累”。以2024年年报数据来看,只有13家券商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超过1亿元,而2023年有17家,2022年则有19家。另外,15家不少中小券商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为负。

  时代财经在业内了解到,不少头部券商早已开始布局出海业务,从券商2024年年报中不难发现,海外业务逐步成为竞争高地,竞争格局也在逐步变化。

  从年报数据来看,香港仍旧是券商发展境外业务的首要阵地。在业内,2024年国际业务收入最高的是华泰证券,该分部录得收入143.40亿元,同比增长80.93%,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023年的21.67%提升至34.58%。

  华泰证券(601688.SH)在其年报中也对该项业务数据增长进行了说明,这主要得益于其出售美国子公司AssetMark的股权,以及香港业务的全面发力。值得一提的是,华泰金控(香港)在港股IPO保荐数量上位列市场第三。

  对于未来券商是否将进一步加大对海外的布局,业内人士认为,“竞争可能持续加剧,香港之外的地区后续或也将加入战斗。”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