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盘,A股、港股延续震荡走势,港股韧性更高,早盘高开,目前还是上涨的。创新药方面,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回落至半年线之下。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表现显著跑赢恒生科技指数,这一趋势背后是生物科技行业基本面改善与政策红利的共振,而近期的回调让原本领涨的板块重新具备了配置吸引力。

港股创新药的配置价值建立在多重逻辑支撑之上,其中创新药自身的基本面拐点是最核心的驱动力。
经过多年积累,中国创新药企已迎来“DeepSeek时刻”,在研发能力和临床数据质量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接近三分之一的重要研究成果展示来自中国企业,而在2015年,中国仅有1项研究入选。
更重要的是,创新药企业开始实现盈利,2025年上半年港股创新药板块归母净利润达18亿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标志着行业从“研发投入期”向“商业化收获期”的关键跨越。
而美联储降息周期为创新药板块提供了另一重利好。
作为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成长型资产,创新药对利率变化极为敏感。2025年美联储连续两次降息,全球流动性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普遍预期12月可能再次降息。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对流动性变化的敏感度极高,宽松的货币环境有助于降低生物科技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创新类资产的定价。
最后是政策面的持续优化则为创新药行业提供了坚实后盾。
国内医药政策环境显著优化,2025年医保谈判规则调整。同时,国家重要部门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为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设立“30日审评审批通道”,大幅提升了审评效率。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细则的落地,则允许在港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产品在湾区医疗机构优先使用,直接利好港股医药企业的商业化落地。
对于看好这一趋势的,南方东英恒生生物科技ETF(3174.HK)或许为我们提供了布局港股创新药的便捷工具。该ETF紧密跟踪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覆盖港股主板生物科技公司中流动性较好的标的,汇聚了药明生物、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等龙头企业。

此外,作为港股通ETF,内地投资者可直接用人民币交易,免去了换汇的麻烦,且不占用QDII额度,交易成本与门槛大幅降低。在创新药行业迎来政策拐点、流动性拐点和创新拐点三重利好共振的背景下,借助南方东英恒生生物科技ETF(3174.HK)布局当前回调的港股创新药板块,可能是参与中国医药创新浪潮的明智选择。#大消费板块逆市拉升!行情能否持续?##4000点 到底要不要止盈?##反内卷重大进展?光伏板块持续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