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券商纷纷出手布局科创债。5月8日,国泰海通、国联民生、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东方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平安证券、招商证券、华福证券10家券商相继公告,将公开发行第一期科技创新债。

在债市“科技板”加快推进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债市“科技板”不仅将拓宽融资渠道,还会为券商投行带来业务模式升级与产品端创新机遇,推动其从传统承销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
10家券商拟发行科创债
国泰海通是首家官宣将发行科创债的上市券商。上交所官网披露,国泰海通拟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不超过20亿元(含20亿元)。本期债券分为两个品种,品种一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品种二为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

招商证券此次发行科创债规模居首。根据公告,招商证券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的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不超过50亿元(含50亿元),分为两个品种,品种一期限为2年,品种二期限为3年。

整体来看,上市券商发行科创债规模普遍为不超过10亿元和20亿元。其中,除国泰海通外,中信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债券发行规模为不超过20亿元;国联民生、中信建投证券、东方证券、平安证券科创债发行规模为不超过10亿元。此外,华泰证券、华福证券的科创债发行规模分别不超过7亿元、5亿元。
消息面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积极准备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这三类市场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同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同步配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
券商投行将迎竞争格局变革
设立债市“科技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精准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需求。对券商而言,投行业务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华安证券副总经理张建群表示,科创债发行主体从以央地国企为主拓展至金融机构、成长期科技企业和头部私募股权机构,风险定价机制持续优化。与此同时,投行正由传统承销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强化“债+股+并购”一体化支持,推动产品差异化创新和资源整合能力提升,竞争重点也从财务指标转向科技属性评估,助力构建更精准、专业的科创企业融资生态。
可转债、永续债等创新产品有望成为券商投行布局“新赛道”的重要抓手。华福证券债券与创新融资总部总经理蔡文忠称,可转债因兼具债权保护与股权增值潜力,契合科技企业高成长、初期盈利不稳的特点,投行可针对研发周期设定转股期限与价格调整机制,提升产品吸引力。永续债则为科技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缓解短期偿债压力,投行可结合企业资金计划与财务状况,优化利率调整和赎回条款设计,打造更符合科技企业需求的融资工具。
打铁还需自身硬。券商又该如何在竞争格局中突围?
中泰证券投行委债券与结构金融总部总经理吴昱表示,投行应紧跟关于债市“科技板”的政策指引,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重点科技行业,挖掘优质拟上市及上市企业,服务其债券融资需求。同时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拓展项目来源。
“债市‘科技板’不仅将丰富债市结构,更将推动投行业务模式从承销驱动向价值驱动演化。谁先掌握科技理解力,谁就将在新一轮债市结构性红利中占据先机。”张建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