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通报中央企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组织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并提出压紧压实责任推动中央企业坚决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6462.7亿元,其中26家企业利润增速超过10%。此外,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重要实物量指标稳定增长,经营效益增长跑赢大市、领先行业,实现了“开门红”。
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少困难,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关键时刻切实发挥中央企业顶梁柱、压舱石作用。会议也强调,中央企业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价值实现能力。
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代表国务院国资委与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2025年度和2025—2027年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
一季度央企经营实现“开门红”
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6462.7亿元。对比2024年,中央企业增加值稳中有升。
从投资看,“两重”“两新”重大项目总投资破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513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
此外,发售电量、航空运输总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原油原煤产量等重要实物量指标稳定增长,经营效益增长跑赢大市、领先行业,实现了“开门红”。
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少困难,既要正视困难挑战,也要增强战略自信。要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根本要求,进一步强化“五个价值”的鲜明导向,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决有力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关键时刻切实发挥中央企业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张玉卓4月16日调研中国五矿时强调,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支持企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26家企业利润增速超过10%
国务院国资委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26家企业利润增速超过10%。
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不少企业亮出了一季度成绩单。其中,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6%,营收利润率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民品产业新接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3.7%。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位居全球造船集团第一位。
中国五矿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报表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全面实现经营质效首季“开门红”。国家电网加快电网投资建设,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截至3月底该公司电网投资同比增长27.7%,创一季度历史新高。中国大唐加快绿色能源转型发展,大中型基建投资额同比增长17.08%。
中铝集团多家企业实现首季“开门红”,如中铝集团吕梁基地在原料保障、工艺优化、成本管控等领域全线告捷,山西华兴、山西中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利润同比增长18%。
央企集团下属上市公司方面,中国中车公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2亿—32.2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8.14亿—22.18亿元,同比增长180%—220%。
中国铝业公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62亿元至人民币67亿元,同比增加30%至40%;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34亿元至人民币36亿元,同比增加53%至63%。
全力以赴完成好全年目标任务
2025年,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经营提出了“一增一稳四提升”的目标,即利润总额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率保持总体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现率同比提升。
此次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强调,中央企业要锚定“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不放松,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完成好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包括要抢抓政策机遇巩固发展势头,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十四五”规划项目落地,聚焦“两重”“两新”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持续抓好降本增效,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质量,强化内外部协同,深化与其他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紧盯形势变化优化经营策略,主动对接国内市场变化,提高产品竞争力,以高水平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依靠改革创新增强活力动能,加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承担并大力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攻克“卡脖子”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加快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抓好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以改革促发展、增后劲。
聚焦重点领域严守风险底线,深入推进全级次穿透式监管,加快构建上下贯通、实时在线、自动预警的穿透式监管系统,切实把风险防控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坚决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和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助力保障初级产品安全、物流循环畅通,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价值实现能力,全力支撑经济社会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