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十五运会闭幕式的舞台上,30台越疆协作机器人随着音乐节奏,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首席舞者在同一个舞台上起舞。另一侧的高空集装箱中,人形机器人 Atom 在30米高空与舞者同步旋转、伸展,在不断摇晃的悬空空间里完成毫秒级动作衔接,像是在为观众提前展示一种未来的人机共生方式。
这一幕成为十五运会闭幕式的“高光瞬间”之一。在海上湿度、盐雾和密集无线干扰等极端环境下,30台机器人以毫秒级的同步动作、“零误差”地完成整套表演,其背后所体现出的控制系统能力、自主决策能力、动态平衡算法与抗干扰水平,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深圳制造的机器人,正在以极高的确定性进入更复杂、更真实的环境。
而实现上述突破的这家公司,刚成立十年。一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深圳A股、港股上市公司(合并计算)545家,美股单独上市企业约30家。其中,深圳121家企业成立不到10年就成功上市,完成了它们的资本“成人礼”。
越疆科技正是这121家企业中的典型代表企业之一。2024年12月,越疆科技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海上起舞:极端场景下的工程学硬实力
闭幕式舞台表面看起来唯美流畅,但技术门槛之高,远超工业车间。机器人要在海面搭建的舞台上连续多周排练,上下场反复拆装、运输与重新部署,每一次移动都会带来振动与结构偏移;潮湿空气与高盐雾环境,对伺服、电机、线路板和传感器都是极限考验;更复杂的是,海上舞台密集的无线信号叠加会形成难以预测的干扰带,对通信链路和同步控制系统提出极高要求。任何毫秒级误差,都可能让协作机器人队列动作错位,甚至直接导致表演中断。
“此次表演中展现出的是过去十年深耕工业端的工程积累。”越疆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工程师通过结构强化和模块化接口设计,让机器人在被频繁移动后仍能维持亚毫米级的重复定位精度,并在每次部署后自动完成轨迹校准。即便遭遇突降暴雨、场地临时调整或者连续的震动扰动,机器人依旧能够在几秒钟内恢复精准动作。能够让几十台机器人同步完成复杂运动的,是越疆基于全栈自研体系构建起的指令、通信、执行与结构四层协同框架,高速EtherCAT总线、双路编码器系统、实时控制架构共同实现了微秒级的时钟同步和毫秒级的动作同步精度。
而真正代表未来机器人能力的,是高空集装箱中的人形机器人 Atom。不同于固定在地面的协作机器人,高空空间会随风产生细微晃动,集装箱的姿态实时变化,舞者的动作也具有不确定性。Atom 依托越疆自研的“脑-眼-手”协同体系,将环境感知、运动预测和动作生成整合在同一链路中:视觉系统实时捕捉舞者位置变化,多传感器融合处理集装箱晃动幅度,高算力芯片在毫秒级时延内生成补偿动作,高频控制系统让每一次手部旋转、肢体延展都具备“丝滑感”;而动态平衡算法在整个过程中不断修正重心,使它能在晃动的狭窄空间中完成复杂舞姿。这些动作并非“提前录制”,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场实时决策”。
加速奔跑:从桌面机械臂到超全球十万台
越疆并不是从巨额融资、顶级团队开始,它的起点是一间实验室。
2015年,85后刘培超与几位校友因为一个简单的观察——“为什么科研人员要花大量时间做重复性动作?”——萌生了做“能替代人手的机器人”的念头。他们把“解放双手”作为最初愿景,也成为此后十年越疆产品哲学的基石 。
从那台桌面级四轴协作机器人开始,越疆逐渐构建起“全栈自研”体系:从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电机、编码器,到运动学、动力学、机器视觉与AI算法,几乎所有核心技术环节都实现了自主设计和迭代。这样的技术闭环反过来支撑了越疆的产品规模化——公司已推出超27款协作机器人型号,并广泛进入工业制造、教育、商业服务、医疗等领域,成为产品体系最丰富的协作机器人企业之一。
截至2023年,越疆在全球的协作机器人累计出货量已突破十万台,是行业首家实现这一规模的中国公司;按出货量计,越疆位居全球前二、中国第一,海外收入占比达到59%,业务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客户名单几乎囊括了中国制造的核心力量——富士康、比亚迪、丰田、三星、宁德时代等企业都在使用越疆机器人进行规模化生产。
协作机器人只是越疆的“第一曲线”,具身智能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发动机。越疆推出的 X-Trainer 通过遥操作采集高质量数据并训练端到端模型,将人类经验转化为机器可执行的策略;而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DOBOT Atom Ⅱ 已获得腾讯 Robotics X、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达摩院及多家海外工业巨头订单,迈入量产交付的早期阶段。
深圳如何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
越疆的成功既源于企业自身的技术密度,也离不开深圳作为“具身智能试验场”的系统性支持。从产业来看,深圳具身机器人企业在近一年连续获得大量真实订单:从汽车零部件、消费电子到新能源与半导体,行业示范从“展示类项目”转向“真实产线需求”,推动机器人从技术验证走向工具化普及。近日,越疆获得新能源精密制造行业的八千万元级订单,正是这种趋势的缩影。
从政策环境来看,港交所18C机制为像越疆这样的硬科技公司打开上市通道,而深圳在科创企业培育上的政策链条从专精特新,到机器人创新应用试点,再到技术攻关专项使得越疆在早期研发到大规模落地之间走得更稳、更快。
从供应链来看,深圳的电子、精密制造与自动化产业高度集中,产业链响应速度极快。越疆自建了协作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基地,通过“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流程实现±0.01mm装配精度、偏差率下降80%、关键工序CPK长期稳定高于1.34。数百项检测、数千小时老化测试、上万次实测验证,构成了其产品的质量壁垒。
十年里,从全球首创技术的突破到工业生产的赋能,再到舞台艺术的创新,越疆用实力诠释了“技术改变生活”的理念。正如越疆CEO刘培超所说:“未来,机器人不会只待在工厂里,它们还会出现在舞台、商场、家庭等更多场景,诞生更广泛的社会价值,而这场代表中国智造前沿技术的机器人表演,只是一个技术证明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