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物流赛道迎来新玩家,佑驾创新配股加码L4级技术
最近港股市场上有家做自动驾驶的公司搞了个大动作。佑驾创新在11月底宣布要发行1400多万股新股,每股定价14.88港元,比当时市场价便宜了差不多10%。这波操作预计能筹到2亿港元左右,其中七成会砸在L4级无人物流车这个新兴领域,剩下三成则用来升级数据系统。
这可不是普通的融资行为。从资金规模来看,这笔钱相当于公司市值的3.3%左右,不算特别大但也不小。更重要的是,这笔钱的投向非常明确——就是要押注未来1-3年内自动驾驶物流车这个细分赛道。说白了,公司这是在为中长期发展下注。
上游供应链要笑了:激光雷达和芯片厂商躺赢
说到自动驾驶,最先受益的肯定是那些卖"眼睛"和"大脑"的厂商。无人物流车需要高性能的激光雷达来感知周围环境,国内几家头部激光雷达制造商估计要偷着乐了。毕竟按照行业数据,中国企业在全球前装市场已经占据领先位置。
除了"眼睛",自动驾驶还得有聪明的"大脑"。这就涉及到车规级计算平台,特别是那些专门为自动驾驶设计的芯片。目前市场上几款主流国产芯片正好能满足L4级物流车的算力需求,这些芯片厂商很可能接到新订单。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是数据采集设备。研发自动驾驶系统需要海量真实道路数据,专业的数据记录设备就像黑匣子一样重要。有款支持L4研发的高性能设备可能会迎来采购小高峰。
下游应用场景加速:从仓库到你家门口的无人配送
钱投下去,最终要看到实际应用才行。在物流自动化方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无人配送车会越来越多。想想你网购的商品,未来可能从分拣中心到你家门口全程都不需要人工参与。特别是电商和快递企业,对这种能降低末端配送成本的方案最感兴趣。
仓储环节也会跟着升级。现在的趋势是要把仓储、分拣、配送整条链路都自动化,已经有企业在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另外,像产业园区、港口这些相对封闭的场景,无人运输的商业化可能会跑得更快些。
有人驾驶车队要紧张了,但完全取代还早
新技术来了,旧技术自然要受到冲击。长期来看,传统的有人驾驶物流车队肯定会面临压力,但要说马上被取代也不太现实。毕竟从现有数据来看,人工分拣和配送仍然占据很大比例。
比较尴尬的是那些低级别辅助驾驶方案的提供商。当行业开始向L4迈进时,L2级别的技术就显得有些鸡肋了。这就好比智能手机时代来临,那些改良版的按键手机注定要退出主流市场。
别忘了这些"配套"玩家:从地图到仿真测试
自动驾驶不是单打独斗的游戏,需要很多配套技术。比如车联网技术,包括车辆通信和远程监控系统,这些配套服务商可能会迎来新机会。
高精度地图也是个关键。无人物流车要规划最优路线,没有厘米级精度的地图可不行。国内几家布局高精度地图的企业应该能分到一杯羹。
还有个特别专业的领域是仿真测试。在把无人车真正开上马路前,需要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海量测试。国产仿真平台这几年进步很快,正好赶上这波需求增长。
机遇与风险并存:技术落地才是关键
总结来看,这轮融资最直接的受益者包括激光雷达厂商、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数据设备商,以及下游的物流企业和智能仓储方案提供商。配套的车联网服务、高精度地图和仿真测试平台也会间接受益。
但风险也不容忽视。L4技术到底什么时候能真正商用还是未知数,监管政策也存在变数。另外,如果物流行业缩减开支,或者技术路线发生突变(比如纯视觉方案逆袭多传感器融合),都可能影响预期收益。
投资者可以关注几个关键指标:佑驾创新的路测数据、主要物流企业的采购动向,以及激光雷达在物流车的出货占比。这些数据能最直观地反映行业进展。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