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2 15:05:00 股吧网页版
Meta们的AI眼镜梦 绕不开中国供应链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刘晓洁

  2025年,AI眼镜是最热门的赛道之一。10月,Meta最新款智能眼镜开售后,在全美门店被抢购一空,Meta首席技术官表示Meta Ray-Ban Display的试戴预约档期已排到11月。苹果也坐不住了,被曝正紧锣密鼓研发对标产品,计划在2026年推出无显示屏的智能眼镜。

  这场科技巨头之间的战争,绕不开一个关键角色——中国供应链。根据美银证券报告,全球智能眼镜供应链中超过80%的厂商来自中国。在AI眼镜这个新兴战场上,中国厂商正从跟跑者变为领跑者。

  “AI眼镜行业有一个共识,但凡你要把成本降下来,最后必须要放在亚洲,然后中国一定是最好的那个选择。”XREAL创始人徐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过去15年中国发生的变化是,不断增加在制造领域的科技含量,虽然今天AI眼镜产业一些领先的技术仍然在美国、日本、欧洲,但全球范围内“势头最猛的是中国”。

  舜宇光学科技战略分析高级经理赵悦纳认为,中国供应链并不是一个单一优势,而是系统能力的提升产生的结果,全链条整合、技术能力的提升、量大面广的快速交付能力都是竞争力的核心。

  AI大大改进了此前智能终端的交互体验,徐驰和赵悦纳都对记者提到,2027或许是一个关键转折点。徐驰觉得,很多人会在那时开始相信,眼镜一定会替代手机,行业或迎来“iPhone”时刻。

  绕不开中国供应链

  10月20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报告显示,2025上半年,全球AI眼镜市场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IDC预计,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

  AI眼镜的热度也反映在资本市场。尽管有所波动,但歌尔股份(002241.SZ)自今年4月的低点以来股价已接近翻倍,涨幅近90%,目前市值1130亿元。水晶光电(002273.SZ)自今年低点至今涨幅超60%,舜宇光学(02382.HK)自低点的涨幅超50%。

  这三家公司被认为是AI眼镜概念股的重要标的。歌尔股份是AI眼镜整机代工厂之一,有消息称歌尔拿下了Meta新一代AI眼镜的代工订单,而水晶光电、舜宇光学都在光学核心技术方面有一定积累。

  作为下一代智能交互终端,AI眼镜产业链整合了光学、芯片、传感器、AI算法等核心技术。在这一复杂产业链中,最核心的部件是光学与芯片,而光学是中国厂商的优势领域。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部分带显示的高端AI眼镜的物料成本中,仅光学就能占到七成,主控芯片则能占到两成以上,两者共同占据九成以上的成本。

  据美银证券报告,全球智能眼镜供应链中超过80%的厂商来自中国,从零部件到整机组装,中国供应商覆盖摄像头、光波导、微机电系统(MEMS)、电池等关键领域,其中摄像头模组、光学镀膜、整机组装的全球市占率均超50%。

  Meta最新AI眼镜被曝与多家中国厂商都有合作,不过由于保密协议,这些企业均未对外证实合作信息。曾有媒体拆解发现Meta眼镜包装上印有GTK标识,侧面印证歌尔供应链身份。外媒曾引述知情人士观点提到,“Meta别无选择,只能与他们(歌尔)合作,因为他们是关键部件最稳定、最可靠的供应商。”

  谷东智能COO曹炳辰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歌尔在AR眼镜领域布局较早,2018年就已开始研发光波导生产技术,因此目前在核心器件的规模化量产上已做到了世界领先,且产线较全,相对来说更成熟,因此确实是一个稳妥的选择。

  徐驰表示,在AI眼镜领域,要把制造成本降下来,中国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只有中国能做到高质量的稳定交付,具备同时兼顾成本、效率与品质的产业链体系。

  赵悦纳也提到,完整的全链条供应链是中国独有的优势,全球范围内没有其他地方能实现。除此之外,技术能力的提升、量大面广高效交付的能力也是竞争力的核心。“当产品短时间需要大量的资源或者供应链来支持时,也只有中国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中国过去在手机这类消费电子这块积累了非常多供应链的能力。”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许哲玮持同样的观点,他提到,中国在AI眼镜供应链上的不可替代性源于集群优势。得益于此前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积累,中国AI眼镜供应链已形成从上游器件、中游结构件到下游系统集成与整机组装的全产业链集群,尤其以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为代表,供应商密度高、配套体系完善、协同效率较高。

  许哲玮表示,在与国际品牌的长期合作中,中国企业已通过深度技术融合逐步从代工方演进为联合研发的核心参与者,由此形成的一体化成熟生态构建了短期难以被复制的壁垒。

  从跟跑到领跑

  回望过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生态的规则和方向由苹果和谷歌定义,行业随之快速收敛。中国企业有什么样的机会?徐驰认为,未来底层的硬件创新和效能提升会发生在中国,因为中国是产业链真正在发生变化的地方。

  过去15年中国不断增加在制造领域的科技含量,打磨、精进和迭代,徐驰观察到,“从原来是苹果、三星教着国内厂商做事情,到今天一些核心的技术是国内突破后,再去告诉这些大厂,这是一个过去15年逆转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徐驰发现,已经有一些优秀的企业从开始跟跑,后来并跑,到现在可能全球领跑了,在价格、性能、可靠性、迭代速度上都远超过海外的公司,而他觉得,未来15年还会有一大批这样的公司,这是目前能看到的中国企业出海的机会。

  以舜宇光学科技为例,赵悦纳提到,“最开始是海外客户直接给设计方案、工艺要求,我们更多是一个被动执行的角色,客户要求设计完整性不能做任何更改,如原材料的选型、设计方案的调整,以及生产工艺涉及的一些相关设备也不能去做更改。”

  “那时候我们的技术话语权较弱,但现在已逐渐从被动执行到如今主动出击。”赵悦纳表示,原来的合作模式是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代工,逐渐演变成目前的JDM(联合设计制造商)。

  从整体的XR行业来看,赵悦纳认为转变的时间点大概在2018年。2015年时大多还是OEM模式,客户设计后直接做,但从2018年开始,行业可以尝试做一些工艺上的研究,给客户产品赋能了,慢慢到2023年至2024年的阶段,“我们可以更多地去参与技术方案的创新了”。

  从跟跑到部分领跑,曹炳辰感受到的转折点是2020年以后,行业技术发展很快。“很多初创企业、大厂,都在投入自己的生产资源,而技术是设计和生产验证互相推动的,形成良性循环。”

  过去十多年,中国供应链在做一些代工项目,虽然只是代工,但在这过程中每一家都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包括新设备的采购,技术人员的培养等。舜宇光学科技的公告显示,从2018年到2024年,公司以每年近7%的营收投入研发,累计研发支出超170亿元。

  除了企业本身的投入之外,政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鼓励智造转型,科技公司给予税收减免、人才补贴等。另外一些政府科技类项目,也能牵引公司研发团队,为企业的自主研发分担一些压力,加速技术的迭代过程。

  回望过去十几年,徐驰感慨,“我们是从廉价开始的,紧接着大家不再甘于去做廉价低端的产品,而是快速朝着制造到智造的过程前进。”

  显然这个转型过程还未完全结束,当前仍能看到有一些领先的制造还发生在美国、日本、欧洲。行业认为,制造端产品的开发已经形成一些技术壁垒,但中国在原材料、高端制造设备方面还需要更多技术探索。

  2027年,AI眼镜的“iPhone时刻”?

  这两年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徐驰感到振奋的是,“这个行业最大的惊喜是,我们终于找到了最缺的那个东西,下一代人机交互媒介——就是AI。”

  今年5月,谷歌在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与XREAL联合发布新一代AR眼镜,谷歌提供操作系统和AI模型,而XREAL提供硬件部分。徐驰对记者表示,在和大厂的合作中,他和团队确实“已经看到了未来”, AI的能力在快速普及,可能会在端侧给大众带来非常大的冲击。

  在智能手机上,多点触控是一个开创式的交互,由此智能手机有了一个大跨越式的发展,而徐驰认为,苹果此前推出的Vison Pro实际上证明了,有精准的手势识别,交互效率也是非常低效的。只有全新的交互才能带来这个行业更快速地前进。

  对于未来,徐驰的愿景是,用户有一个全天候佩戴的设备,里面有一个AI Agent,可以看到用户看到的内容,甚至通过眼球的追踪知道用户聚焦在哪里,知道兴趣点所在,当给出一个信息反馈的时候,这个设备能知道用户的接受度如何,就像有一个AI助理住在眼睛里。

  当未来这样一个终端出现时,今天的手机、电视和其他的物理屏幕都会被取代,“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原生AI终端最好的形态”。

  截至2025年2月 ,Meta与雷朋合作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销量已突破200万台,让众多厂商看到AI眼镜市场的巨大潜力。Meta也是智能眼镜市场绝对的领头羊,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追踪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0%,其中Meta以73%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华为位居第二,雷鸟创新排第三,小米第四。

  未来转折点在哪里?徐驰判断短期会在2027和2028年,“到那时很多人会开始相信眼镜一定会替代手机”,2027年行业或许能将空间计算与光学显示技术打磨到极致,再与AI原生操作系统深度结合,AI眼镜有可能真正迎来“iPhone时刻”。

  赵悦纳预测,乐观的话“iPhone时刻”也会在2027年,如果有头部大客户带动,有一些体验较好的产品出来,软件生态也更好之后,可能迎来市场爆发。但他提到,若从悲观的角度来看,这一时刻可能会到2030年,那时技术上眼镜能做到更轻,续航更久。

  这与乐观预期相差的三年,源于阻碍AI眼镜爆发的行业痛点仍待解决,包括交互体验不足,算力、续航与重量构成的不可能三角。

  曹炳辰认为,目前行业很难做到无感交互。“要么是手势识别,要么是现在比较通用的语音,但手势动作较大,外人看起来比较奇怪,语音又像自言自语,在公共场合略有些尴尬。”

  在赵悦纳看来,核心的阻碍是重量,普通近视眼镜是10-20克,但目前的AR眼镜基本会到50g,复杂一点的有80克,很难长时间佩戴。目前行业的目标是降低到40克,但他认为,要做到30-35克才是消费者愿意接受的重量。

  徐驰对未来更乐观,他认为AI和操作系统会解决交互体验的问题,而在操作系统确定后,传感器、芯片等AI眼镜里很多核心零部件都会跟上、重构,整个工业界会快速收敛。

  “硬件永远要稍微往前看一看,在两三年的那个转角之间那些东西会达标的,会超越大家预期。”徐驰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