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国家网信办通报“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依法处置多个涉企违规账号,涉及胁迫企业合作、歪曲企业信息、恶意诋毁等行为。
第二批公布的名单中,“大嘴博士”账号已被依法依约采取禁言措施。该号被认定发布炒作测评信息,影响市场竞争秩序。抖音、小红书、微博、哔哩哔哩等平台账号“大嘴博士”运营主体与某美妆产品企业存在商业利益关系。上述账号多次针对同领域竞争对手产品发布炒作没有法律效力的测评信息,误导消费者,干扰正常市场秩序。
美妆博主炮轰头部公司
今年5月,一个名为 “大嘴博士颜究所”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巨子生物旗下明星产品可复美的检测报告,直指“巨子生物疑似造假,重组胶原竟然测不到胶原”。这也将这家胶原蛋白明星公司推向风口浪尖。
5月24日,微信公众号“大嘴博士颜究所”发表郝宇署名文章《巨子生物疑似造假?!重组胶原竟然测不到胶原!》引发市场热议。
针对“大嘴博士”的质疑,以及舆论对相关产品的关注,巨子生物曾发布多条官方声明,称其不实指控,检测结果不准确。
5月24日当晚,巨子生物通过可复美官微发布声明,强调上市产品均通过药监部门备案,且经“原料投料核查—生产工序质控—成品质量检测”三重验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不存在任何成分造假或隐瞒行为。
6月1日,巨子生物声明称,收到来自“大嘴博士”(郝宇)所委托检测机构的“道歉声明”,称该机构明确表示“对此做法不仅不予认同,更从未作出任何形式的授权”,并要求郝宇“立即停止使用及转发该《测试报告》的行为,以避免对社会公众产生更严重的误导 ”。
6月4日,巨子生物在可复美微信公众号再次发文称,此前委托多家权威检测机构对争议产品的检测结果出炉,可复美相关产品中真实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不存在网传的“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行为。
这场信任危机持续发酵。该事件对巨子生物(02367.HK)股价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具体可见第一财经《重组胶原检测不到?巨子生物又陷舆论风波,股价两日跌去10%》的报道)
此后,随着大嘴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的视频下架,该事件未再有后续进展。
科学之争还是商业之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争议中,看似与此次事件不相关的华熙生物也加入了 “声讨”中。
6月1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号发表长文支持“大嘴博士”。(具体可见第一财经《“成分之争”舆论战升级,巨子生物深夜回应,华熙生物力挺美妆博主》报道。)
今日,网信办发布的信息中显示,“抖音、小红书、微博、哔哩哔哩等平台账号”大嘴博士“运营主体与某美妆产品企业存在商业利益关系。”
从巨子生物的业绩数据来看,2021年可复美推出“胶原棒”后,公司的业绩也随即大幅增长。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营收从23.75亿元涨至55.39亿元,净利润从10亿元增至20.62亿元。2023年至2024年,可复美销售收入分别为27.88亿元、45.42亿元,占总营收的79%、82%。
彼时正值“618”大促期间,有业内人士对该事件也表示出质疑。可复美胶原蛋白是巨子生物旗下的明星大单品,若这品类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陷入争议,可能引发消费者退货潮及渠道商观望情绪,或直接冲击公司业绩。
6月下旬,巨子生物发布公告,控股股东Juzi Holding Co., Ltd.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自2025年6月9日发布增持计划以来,截至2025年6月26日,已在市场上共购买106万股公司股份,增持金额约为5350万港元(不包括佣金及其他开支)。此次增持后,Juzi Holding共持有公司5.82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数的54.36%。
8月27日晚,巨子生物交出一份双增的中报,公司营收31.13亿元,同比增长22.5%;净利润11.82亿元,同比增长20.2%。旗下可复美品牌收入25.42亿元,同比增长22.7%。
有意思的是,此前发文站队的华熙生物(688363.SH)则交出上市以来“最差中报”。 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
巨子生物在中期财报公布后的一次券商交流会中表示,胶原棒作为品牌的现象级单品,公司认为远期空间没变,所处的修复赛道在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中以舒缓修护为核心功效的市场规模达1800亿元左右,属于top 3的功效赛道。精华剂型因浓度高、效果确定、效应强,是消费者首选的修复剂型,且品牌长期具备安全有效的特质和品牌资产。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将以年复合增长率44.93%的速度快速扩容,到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193.8亿元。除了锦波生物(832982.BJ)等原料优势企业,丸美生物、欧莱雅等美妆公司也在纷纷布局,敷尔佳(301371.SZ)、福瑞达(600223.SH)等也在不断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