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 正文
  •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26 19:58:40 股吧网页版
化学博士质疑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精华”成分造假,医美新贵巨子生物急回应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王丽颖 实习生 纪毅


K图 02367_0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医美新贵陷入舆情风波!

  全球重组胶原蛋白领导者巨子生物(02367.HK)5月26日迎来黑色星期一,在5月23日收跌5.72%的情况下,今日开盘股价一度跌超8%至70.1港元,之后有所回升。截至收盘,该公司股价报收73.600港元,跌幅4.04%,市值788亿港元。

  消息面上,被华熙生物“暗自点名”后,5月24日,又遭遇香港化学博士郝宇发文质疑。郝宇通过自媒体“大嘴博士研究所”发布检测报告,直指巨子生物旗下明星产品可复美“重组胶原竟然测不到胶原!”涉嫌成分造假。巨子生物随后予以严正驳斥并坚决反驳。截至目前,其公众号文章内的视频显示因违规无法查看。

产品被指造假

  天眼查APP显示,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5日,位于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69号创业研发园C区20号,是一家以从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68752.179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严建亚。可复美是巨子生物旗下专注于为肌肤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专业护理品牌,其“重组胶原蛋白精华”因宣称能够有效地提升皮肤的紧致度和弹性,使肌肤重现年轻光彩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和认可。

  不过,化学博士郝宇在报告中表示,其团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巨子生物旗下一款名为“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的产品发现,其胶原蛋白含量极低,真实添加量仅为0.0177%,未达到“非微量添加”成分标准(0.1%)。“重组胶原蛋白”只有不到万分之二,是否构成配方表造假?是否符合法规?

  针对产品特别强调的“217道尔顿Mini小分子胶原蛋白”,郝宇在文章中质疑,这究竟是“迷你大厦”还是“转头”?仅仅是由两个氨基酸形成的二肽,连最基础的二级结构都难以形成,将这样的一个二肽冠以“Mini小分子胶原蛋白”之名,是否言过其实?是否构成了对科学概念的肆意滥用和夸大宣传?

  面对质疑,可复美深夜发布六页长文回应:针对所谓“巨子生物涉嫌严重造假”“重组胶原测不到”等不实指控予以严正驳斥并坚决否认。

  可复美郑重声明:上市产品均经原料投料核查、生产工序质控、成品质量检测三重验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不存在任何成分造假或隐瞒行为。随后附上其产品等具体检测报告,该报告表示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合格。但单一的内部检测结果无法打消消费者的疑虑。可复美表示,公司已经委托多家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采用多种检测方法进一步进行检测,并承诺拿到最新检测报告后会第一时间公布。

  巨子生物还表示,公司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1947-2025《重组胶原蛋白敷料》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对相关产品进行检测,多批次检测结果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

  可复美发布的检验报告显示,“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液”胶原蛋白含量检验结果分别为0.27%、0.27%、0.28%,检验和报告日期为5月24日,但该份检验报告为巨子生物自家检测的结果。

风波背后的发展隐忧

  屡屡卷入质疑风波,西北大学副校长背景出身的创始人范代娣也显得有点运气不佳。

  行业人士评价,巨子生物陷入争议,其实也是医美行业的资本争霸的结果。5月17日,华熙生物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指出了一些抹黑与受操控的自媒体及网络上的虚假消费者评论形成共振,误导市场。华熙生物驳斥市场流行的透明质酸“不如某物质安全”“不如某物质更具生物活性”“不如某物质具备市场价值”等言论。并点名华泰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等九家券商的十篇研报。而这十篇行业研报无一例外指向了医美行业新星巨子生物。

  业内人士评价称,医美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从各家企业的产品销售,现在上升到了资本估值技术路线。老牌医美企业急需找到第二增长曲线来留住市场热度。而医美新星能否靠单一产品夺取市场份额,还需观察。

  华熙生物手握全球大部分玻尿酸原料,基本盘稳定,此外,该公司目前从B2B原料供应商向B2C品牌转型,推出了“润百颜”品牌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其实,医美行业从来不缺造富神话。爱美客、昊海生科和华熙生物曾被誉为“医美三剑客”,如今又出现了巨子生物、锦波生物。截至5月26日,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和华熙生物的市值分别约788亿元、433亿元、242亿元。因为风波,巨子生物的市值已经从900亿港元蒸发至788亿港元,华熙生物也退出了高光时刻。

  业绩方面,2024年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华熙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6.78亿元、14.43亿元、53.71亿元,前两家各自同比增长56.53%、84.92%,而华熙生物同比下降11.61%。同期,三家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62亿元、7.32亿元、1.74亿元,前两家各自同比增长42.06%、144.27%,华熙生物同比下降70.59%。业内人士认为,巨子生物业绩增长快,主要是该企业上市港交所后转向线上直销(DTC),绑定薇娅、李佳琦等头部主播,利润增长明显。不过,巨子生物也有短板,该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仅为1.07亿元,占营收比不足2%。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