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 正文
  •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26 00:32:00 股吧网页版
市值超800亿的巨子生物陷质量“罗生门” 重组胶原蛋白热潮遇“逆流”
来源:财联社


K图 02367_0

  业绩高增长、市值突破800亿港元、创始人荣登陕西首富、关键成分重组胶原蛋白遭同行质疑、主要产品被指胶原蛋白含量不足……美妆头部企业巨子生物(02367.HK)的一系列经历宛如过山车,这家重组胶原蛋白巨头在业绩和股价双增的同时,却陷入了不期而遇的舆论漩涡。

  有大V声称“胶原蛋白产品里没胶原”

  巨子生物所遭遇的最新攻击来自美妆行业大V“大嘴博士”,后者质疑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过低”。

  5月24日,“大嘴博士”在其公众号“大嘴博士颜究所”发文《巨子生物疑似造假?!重组胶原竟然测不到胶原!》,称其通过HPLC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定量法检测巨子生物旗下一款名为“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该款产品的配方设计显示,胶原蛋白在成分表中排名靠前,不是微量成分,而按照我国化妆品标签标识规范要求,凡标注为“非微量添加”的成分,其添加量必须高于0.1%。

(涉事产品的配方信息,来源:可复美淘宝官方旗舰店详情页)

  据此,“大嘴博士”认为,巨子生物的该款产品胶原蛋白含量过低,未达到0.1%以上,并非宣传的主要成分,而只是微量成分。

  面对这一“指控”,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5月24日晚间发布声明表示:公司第一时间对相关产品进行检测,多批次检测结果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与网传的“0.0177%添加量”严重不符。此外,“可复美”称为进一步打消消费者疑虑,公司已委托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采用多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出炉后将第一时间公布。

  围绕此事,财联社记者采访了两位美妆行业研发管理人士获悉,类似“有效成分检测不出来”的情况在业内并不罕见,常见原因有三种:一是成分添加确实存在问题;二是检测方法不当或操作过程不当;三是配方问题导致成分发生降解。“我们公司生产的一款产品就出现过关键成分检测不出的问题,后面发现是降解了,解决办法是加量添加。”

  当谈到此次“大嘴博士”的检测方法是否可靠时,上述两位行业人士均表示:一般而言,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定量法检测胶原蛋白含量是可行的,但由于具体操作细节等未知因素很多,单凭现有信息很难确认检测结果是否可靠。

  争议和追捧交织的重组胶原蛋白

  据悉,美妆网红“大嘴博士”自称是香港大学化学博士,还曾任“欧莱雅中国”科学传播负责人。其公众号内容显示,“大嘴博士”早在2024年就开始多次发文质疑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其认为,国内美妆行业对重组胶原蛋白的追捧已经严重脱离基本面,在质疑重组胶原蛋白有效性的同时,他表示,围绕原料研发难题,国内厂商在环肽和透明质酸(即玻尿酸)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优势。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虽然“大嘴博士”早在2024年就发文质疑重组胶原蛋白,但彼时他的文章阅读数仅有几千,此次他再度质疑重组胶原蛋白之所以引发舆论热议,除了首次将矛头指向巨子生物而吸引眼球外,此前华熙生物(688363.SH)连番发文抨击投资圈“追捧重组胶原蛋白,贬低透明质酸”一事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预热效果。

(“大嘴博士”多次发文质疑重组胶原蛋白,来源:大嘴博士微信公众号)

  围绕重组胶原蛋白,“大嘴博士”和华熙生物给出的说法较为相似,双方都认为目前市面上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本质是一种肽,与人体内的胶原蛋白不能混为一谈。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虽然重组胶原蛋白本质上是仿制人体胶原蛋白,但由于后者过于复杂,目前的技术只能做到部分仿制,各家技术侧重点或有不同,造成市面上出现了诸如“重组胶原蛋白”“类人胶原蛋白”“三型胶原蛋白”等各种标签的胶原蛋白类产品。

  胶原蛋白类产品层出不穷的背后,是各方资本的涌入。经过近几年的狂飙,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已经跑出巨子生物、锦波生物(832982.BJ)两家头部企业,在美妆行业低迷的大背景下,两家公司的业绩和股价节节攀升,前者市值已突破800亿港元,后者市值也逼近500亿元关口。

  资本市场的热捧吸引更多厂商加入重组胶原蛋白赛道淘金,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主要上市公司中,丸美生物(603983.SH)、福瑞达(600223.SH)、敷尔佳(301371.SZ)均推出了主打重组胶原蛋白的品牌或产品,华熙生物更是将重组胶原蛋白视作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面对这股热潮,美妆行业之外的玩家亦竞相布局,鸿星尔克2023年投资布局了生物科技领域,推出的自主美妆品牌也主打以重组胶原蛋白成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到2027年,我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市场规模将增至1083亿元,其中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功效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将增至645亿元,2022年至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5%。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