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2-07 19:51:29 股吧网页版
创始人陆阳辞任 看潘洪辉如何拯救“中国核酸药物第一股”
来源:财中社


K图 02257_0

  2月5日,港股18A上市的Biotech公司圣诺医药(02257)发布了一则公告,其创始人、非执行董事陆阳因希望投入更多时间于其他事务,自当日起辞任非执行董事、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成员、集团荣誉首席科学官及授权代表职务。

  不过,陆阳并未完全与圣诺医药“切割”,获委任为集团荣誉科学顾问。

  消息一出,市场目光再度聚焦这家曾有“中国核酸药物第一股”光环的企业。早在2024年12月23日,陆阳就已提出请求并获准退任集团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科学官,彼时对外宣称其退任原因主要是将专注于集团在美国的商业策略。

  从2021年底带领公司上市,到如今彻底离开管理团队,陆阳的变动背后反映出圣诺医药怎样的发展轨迹和现实困境?

  圣诺医药是由留美华裔科学家和企业高管海归创办的生物医药企业。陆阳作为旅美的华裔科学家,是圣诺医药创立背后的核心人物之一,其管理和科技团队成员以及技术依托主要来自他在美国创建的圣诺制药公司(Sirnaomics,Inc.)

  陆阳带领团队专注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开展对外合作,在核酸干扰(RNAi)技术前沿掌握核心与创新技术,推动核酸干扰药物开发与市场化。陆阳曾立志将圣诺医药打造成亚洲核酸干扰靶向药物开发的龙头企业。

  上市前,圣诺医药在陆阳的推动下共完成了5轮融资,合计融资金额近2.7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元禾原点、越秀产业基金、普华资本等,国内疫苗龙头沃森生物(300142)也参与其中。2021年,圣诺医药在港股上市,发行851万股新股份,筹集净额约5480万美元。

  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围绕RNA疗法构建涉及肿瘤学、医学美容、抗病毒和肝脏代谢性疾病等多领域,共推进18款产品。但时至今日,这些管线仍未跑出1款上市产品。

  公司目前致力于推进主要候选产品STP705、STP707及STP122G的临床开发,期望在未来获得市场批准实现商业化,其中用于治疗isSCC的STP705预计最早于2027年提交新药申请,但商业化时间存在较高不确定性。

  新药研发向来难以突破“双十定律”,即研发一款新药需要超过10年时间和10亿美元成本。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圣诺医药无产品销售收入,亏损435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多亏240万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末的2390万美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770万美元,净资产从2023年末的2450万美元转为-1780万美元,恶化明显。

  2024年上半年,公司行政开支1016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081.5万美元有所减少;研发开支142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071万美元大幅下降。在公司的控费下,这两项支出双双减少。7月8日公告显示,公司认购的2000万美元投资组合,因私募债发行人可能违约,仅赎回20万美元,对财务冲击较大。

  由于资金状况捉襟见肘,《财中社》发现,圣诺医药已将资源优先分配给潜力大的项目,暂停或放缓其他项目,重点推进STP705及STP122G开发。但2024年6月,STP705项目核心负责人、首席医务官FrancoisLebel博士离职,给项目开发带来不确定性。虽然公司一直与美国FDA沟通并收到关于进一步研发用于治疗isSCC的新型siRNA疗法STP705的书面回复,但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为STP705试验提供足够的资金,仍是摆在圣诺医药面前的一道难题。

  陆阳的离开是公司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最新董事名单显示,潘洪辉(HungFaiPoon)为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章建康任非执行董事;黄梦莹和丁常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早在2024年10月,潘洪辉入局圣诺医药,个人包揽5890万港元再融资,每股认购价约3.36港元,成为公司新掌门。2024年11月便接替陆阳担任CEO,彼时陆阳转任首席科学官。截至2月7日,潘洪辉持有公司16.8%的股份、陆阳持有10.75%。

  资料显示,潘洪辉在生物科技领域有超19年经验。他创立康晟生物并任总经理多年,现是乐纯生物首席战略官,曾就职于海正药业、Sigma-Aldrich,拥有美国肯塔基大学化学学士、生物/分析化学博士,以及南佛罗里达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