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1-26 19:58:50 股吧网页版
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人工智能打破重疾早筛可及性瓶颈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于娜 蒋力

K图 02251_0

  近年来,中风、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攀升,该类重疾的早筛早诊也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相关技术仍面临着可及性不足等诸多瓶颈。

  “在重疾的可及性上,有没有可能让一个人在既没有足够的健康意识,也没有特别好的支付能力的情况下,仍然能知道自己患病?”11月22日,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在华夏大健康产业发展大会上设问道,这也是这家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企业,多年来孜孜不倦追寻的答案。

  当天,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的2024华夏大健康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金手杖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本次大会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变革·AI科技赋能创新发展”为主题,云集主管单位领导、行业资深专家学者、医药、医疗、大健康企业高管、投资机构等各方来宾,旨在探讨大健康产业在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下的发展方向和前沿趋势。

  张大磊进一步举例说,中世纪时,欧洲城市卫生状况恶劣,粪便与瘟疫的蔓延使得黑死病夺走了大量人的生命。最终问题得以解决,并不是通过将病人一个个的与世隔绝并挨个治愈,而是直到上下水独立的抽水马桶的发明出现,才让绝大多数在城市中生存的人真正脱离了污染源,摆脱了黑死病。“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做到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划时代更新,从而进一步提高重疾早筛的可及性。”

  据介绍,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筛查需要做CTA(非创伤性血管成像)、MRA(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检查。而以ICVD(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为例,传统筛查方法面临采集指标多、需要有创采集、血液检测消耗时间过长(2—4小时)、成本较高、计算复杂、普及难度大等应用难点。“很少人愿意每天花1个小时乃至10分钟去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且收益还不能马上看见,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投产比问题。”张大磊说道。

  为此,鹰瞳科技深耕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眼底相机拍摄到视网膜上的血管和神经,以预测一个人未来十年内发生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据悉,与该技术相关的《基于眼底图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评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专家共识》于2024年1月正式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参与单位包括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等。

  此外,张大磊介绍,鹰瞳科技还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视网膜影像预测一个人接下来每一天的血管神经如何改变,以预测包括心梗、中风、老年痴呆等疾病在内的多种健康风险。“就像ChatGPT预测下一个单词,我们是预测血管神经如何改变,判断它什么时候出现问题。”

  展望未来,张大磊希望能够让每个人花1分钟、1块钱就能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为此,一方面需要把成本做到越来越低,“惊人的低”;另一方面,技术要越来越便捷,让每个人都能在不需要理解复杂技术、不需要非常好的医生的前提下,更早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