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1 16:52:19 股吧网页版
新消费派 |东方灵感,全球市场:中国时装品牌争做时尚“弄潮儿”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0月21日电(李一帆)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的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以下简称“MODE展”),人流如织。一位来自迪拜的买手在中国设计师品牌NIUKVER LEB的展位前仔细翻看着一双3D打印鞋,反复弯折、仔细触摸,感受其柔软与韧性。不远处,一个由数人组成的韩国买手团,正与中国品牌Vexora的负责人洽谈着是否合作。

  “与巴黎或米兰相比,这里每个品牌的个性都极为突出,辨识度极高。我认为这正是中国市场最显著的特质。”来自迪拜著名买手店LEVEL SHOES的买手克劳迪娅·德比尔(Claudia DE Beer)对现场的品牌呈现出的活力表示赞赏。首次到访上海的她,对这次行程充满期待。

  模式初现,从产品到名片

  这一幕,是中国时装品牌力图以整体品牌形象“走出去”的生动缩影。根据国盛证券的研报,2024年全球纺织服饰行业市场规模已达2.5万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2.8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速3.2%。

  中国海关数据则显示,2024年,我国服装(含衣着附件)累计出口1591.5亿美元,同比增长0.4%;贸易顺差1487.1亿美元,同比增长0.1%。尤值一提的是,快时尚跨境电商平台希音(Shein)在2024年凭借1.53%的市场份额,超越ZARA、H&M和优衣库,成为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全球第三大时尚零售商。

  市场的广阔空间为“出海”提供了舞台,但“出海”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时装品牌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制造出口或电商铺货模式,而是选择以完整的品牌身份,走向世界舞台。目前,这种品牌化出海整体呈现出三种主要模式。

  其一,是实力集团通过并购整合国际品牌资源,快速扩大全球市场版图。安踏是这一路径的先行者,通过将斐乐、迪桑特、可隆、始祖鸟、萨洛蒙等十余个国际品牌收入囊中,构建起覆盖多层级市场的品牌矩阵。这一模式在2024年更为常见:波司登与凯辉基金达成战略合作,投资了、加拿大奢侈羽绒服品牌Moose Knuckles;报喜鸟集团完成了对美国高端户外品牌Woolrich在欧洲市场以外商标权和经营权的收购;江南布衣则联合全球当代艺术与设计品牌管理机构(GDD),完成了对英国家具设计品牌Established & Sons的收购。

  其二,是大众品牌凭借成熟的供应链和“快反”能力,深耕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海澜之家、森马、巴拉巴拉、URBAN REVIVO、以纯等品牌,以平价、高质的产品策略,将东南亚视为重要的市场增长点。在曼谷、吉隆坡、胡志明市等地的核心商圈,这些中国品牌常常与优衣库、Zara比邻而居,部分品牌在东南亚的门店数量已突破上百家。

  其三,是定位高端的品牌直接进入欧美成熟市场,参与最顶级的市场竞争。之禾(ICICLE)是早期的探索者,早在2013年就在巴黎设立公司,并于2018年收购了法国奢侈品牌Carven,目前已在法国拥有四家线下门店。2023年,女装品牌EP YAYING在美国高端商场American Dream购物中心开设首家精品店,并已搭建配送全球的独立站。2024年,羽绒服品牌高梵在巴黎地标性百货莎玛丽丹(Samaritaine)开设限时精品店,成为首个入驻该商场的中国羽绒服品牌。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模式更多适用于资源雄厚的大型服装集团。对众多独立设计师品牌而言,它们同样需要“走出去”的通道,而时装周与订货展则成为不可或缺的“空间站”角色。

  近日开幕的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其核心展会MODE展整体规模进一步提升,展览总面积达17000平方米,汇聚了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50个品牌,以及泰国、新加坡、美国、越南、迪拜、日本等地的国际知名买手店代表。据主办方透露,到场专业观众数量较上季增长了20%,为品牌直面全球市场提供了商贸机会。

  克劳迪娅·德比尔此次上海之行收获颇丰。她告诉新华财经,中国品牌鲜明的辨识度是其最大的优势所在。“Level Shoes致力于服务全球消费者。这些拥有鲜明个性的品牌能为我们带来差异化优势,有助于我们同时联结中国本土社群与更广泛的东亚市场。”她表示已密切关注多个品牌,尤其是像8ON8和EENK这样具有强烈文化属性的设计品牌。

  百花齐放,从出海到出彩

  这些设计师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频频亮相与被认可,已成为新的趋势。过去,中国服装出海或许可以简单地归类为“平价出口东南亚”或“高端化成衣出口欧美”。而现在,出海品牌更讲究原创设计、个性表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设计师品牌MINNANHUI的创始人惠敏楠,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其品牌以面料拼接、层叠剪裁和绚丽的色彩运用为标志,诠释着“独立”与“自我”的精神。惠敏楠向新华财经表示,个性化是品牌的核心,持续的设计创新是品牌生命力的源泉。例如,品牌自创的波浪针织工艺和手工撞色毛衣,都已发展为独特的设计符号,并获得了国际关注。

  MODE展为MINNANHUI这样的品牌提供了直接对国际市场的窗口。“品牌已经是第六次参与MODE展,此前也参与过伦敦、巴黎等国际时装周,Lady Gaga、Taylor Swift等国际明星都穿过我们品牌的衣服。这次参展也获得了来自俄罗斯、美国、韩国等地的客户资源。”惠敏楠介绍。她透露,品牌计划在明年年中前上线国际站,进一步拓展全球业务。

  科技驱动型品牌NIUKVER LEB则展示了另一种出海路径。品牌业务总监Alice Chen介绍,NIUKVER LEB由跨界设计师牛康于2019年创立,是全球首个实现3D打印一体鞋的品牌。其核心团队汇聚了设计师、程序员与工程师,通过大数据、AI建模与参数化设计,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自动化生产的全流程闭环。

  “本季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材料升级,”Alice Chen向新华财经透露,“从上一季的光固化材料,演进为本季成熟的FDN打印材料,并在颜色上实现了从黑白到彩色涂鸦的艺术化表达。”这一技术革新也吸引了克劳迪娅·德比尔的注意,其已与品牌建立联系,寻求后续合作。

  Alice Chen表示,在国内,品牌即将进驻上海老佛爷百货、新天地及广州、深圳K11等高端商圈;在国际上,品牌曾为世界杯德国队设计产品,在东京举办个展,并参与东京时装周。同时,本季MODE展上,品牌已与美国、越南、韩国等国买手,以及瑞士、韩国等国的服装品牌建立了合作意向,内容涵盖定制与秀场合作,显示出广泛的国际吸引力。

  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帽子首饰品牌“宀”,则展示了文化出海的路径。品牌主理人王思恩向新华财经阐释了品牌理念:“‘宀’是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代表房屋与家的概念。我们的设计以解构中国文化为内核,将东方哲思融入作品。”

  王思恩透露,品牌与国际顶级面料商合作,通过参与意大利Pitti Uomo展、东京时装周等国际活动,已成功进入亚特兰大和意大利的买手店体系。“本季MODE展我们已收到约20家买手店的合作邀约,另有数家在洽谈中。”

  此外,如来自拉萨的PUMZEMA、新锐品牌siciwannagooo等也在本季展会收获了欧美及中东的意向订单,显示出国际市场对中国多元化设计的浓厚兴趣。

  价值为锚,从上海到世界

  尽管姿态积极,成果初显,但出海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服装品牌而言,依然是一条需要持续探索的漫漫长路。目前,即便是已在海外布局上百家门店的头部企业,其海外收入占品牌总营收的比例也普遍较低,不超过2%。这意味着,中国品牌真正实现全球化运营、在海外市场贡献显著营收,仍需时日。

  对于原创设计品牌而言,挑战更为具体。已在国际上取得声誉的UMA WANG品牌创始人王汁指出,在快速更迭的市场中,作品的独创性和识别度是品牌生命力的核心。她强调,年轻设计师必须在国际化视野下,应对原创保护、市场准入等挑战,并不断提升设计语言的国际辨识度。

  除了内在的设计功力,外在的渠道与策略同样关键。王汁为初创品牌提出了务实建议:“若品牌尚在起步阶段,可以先尝试参加国际服装服饰展览会。”她分析,相较于独自承担海外开店的高成本,展会能借助主办方及同行品牌的集体影响力,快速对接优质媒体与买手资源,为品牌提供初步的初始曝光和实战经验。

  在这方面,上海时装周及其MODE展正成长为中国品牌通往国际的重要平台。例如NIUKVER LEB这样以先锋设计和前沿科技为核心的品牌,就成为MODE展上的“明星品牌”。“我们希望携手更多伙伴,依托中国强大的研发与产业链,通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设计流程,持续为时尚产业注入活力。”Alice Chen展望道。

  纵观当下中国服装品牌的出海图景,路径已日趋多元,但核心都指向从“制造输出”到“品牌价值输出”。而上海时装周已经成为观察并助力中国时装品牌出海的重要窗口。一批具备技术自信、设计感与文化自觉的中国品牌,正开始以完整的、个性的身份,与国际市场进行直接、平等的对话,从这里逐步走向全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