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婧汐陈晗汐
始祖鸟烟花事件引发的轩然大波仍在震荡。
9月21日凌晨,“云端珠峰”(日喀则市官方微信公众号)21日发布情况通报,“9月20日,《蔡国强:升龙》烟花秀视频在网络发布后,引发网民关注。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在舆论的声讨下,蔡国强工作室和始祖鸟也快速发布了致歉声明。
9月21日早上,蔡国强和始祖鸟方面分别致歉,并称将主动配合第三方机构及相关部门,就此事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影响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尽全力采取补救恢复措施。就在昨日,蔡国强工作室和始祖鸟官方都曾向媒体表示“当地生态未受破坏”。
作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脆弱而复杂,这是社会大众的共识。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植物学博士顾垒向记者表示:“蔡之前的作品大多在城市附近,排放标准和青藏高原的生态脆弱区不尽相同,即使是生物可降解材料,在青藏高原这种低温低降水低生物活性的地区,降解要多长时间也没有做过实验。”
对于品牌所说的对山体植被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顾教授则表示:“高山草甸只有表面十几厘米的土壤含有机质、能长植物,再往下是极其贫瘠的土壤母质甚至基岩,就算撒种子上去都未必活得了。没有表面草毡层的保护,裸土刮风就变成扬尘,下雨就变成泥汤流走。”
如此种种因素,均需要经过长期、详实、细致的田野考察和调研,才能得出“会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这一问题的答案。而蔡国强工作室和始祖鸟官方因烟花原料为环保材料就认为他们的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影响,显然是不够慎重的。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抛开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当地文化信仰中奉为神山的喜马拉雅山脉燃放彩色烟花,这一行为本身也并不算是一种热爱自然、尊重当地文化的合适表达,与品牌以前“高调爱自然”的形象相违背。
同样以“热爱自然”为品牌理念,知名运动品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在保护环境方面就“大方且低调”。巴塔哥尼亚是全球第一个对自己征 “地球税” 的公司,每年将公司营业额的 1% 捐赠给生态保育机构,自 1985 年以来,已向 1000 多个环保组织共计捐献了 1.4 亿美元。
2022 年 9 月,巴塔哥尼亚创始人伊冯·乔伊纳德更是宣布将公司捐给地球,把价值约 30 亿美元的股票捐赠给信托基金和非营利组织,公司每年再投资业务后的利润将作为红利分配来帮助抗击环境危机,预计每年分红可达 1 亿美元。
根据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公布的 2025 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截至 6 月 30 日,亚玛芬大中华区营收高达 8.56 亿美元。
虽然始祖鸟此前曾在中国地区举行过一些保护环境的具体举措,如在梅里雪山收集各类垃圾、向大众传递无痕山野的科学理念,但考虑到品牌高高举起的热爱自然大旗,和在中国市场的不菲营收,未免显得有些“九牛一毛”。
“高山”作为一种典型符号,常常作为始祖鸟各类宣传物料的拍摄背景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就可以把它当成“营销工具”,而忘记了高山永远是人类需要敬畏的对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要看到,此次的舆论危机,也是部分消费者对始祖鸟的定价、定位策略的质疑。
始祖鸟被安踏收购后进一步明确了 “运奢”“瞄准中产”的定位,不断拉升品牌溢价。例如,2025 年始祖鸟推出的“蛇年限定冲锋衣”售价 8200 元,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被炒至上万元,最高达到 2 万元;2024 年,原价 8200 元的始祖鸟龙年限定冲锋衣也被炒至 1.3 万元,溢价近 5000 元。
然而,其产品质量却频遭质疑,有消费者反映花上千元购买的始祖鸟产品,出现鞋子边缘开胶、外套鼓包起球、衣服 LOGO 脱落等问题,使得 “高价不等于高质” 的争议持续发酵,也进一步引发了消费者对其定价虚高的质疑,社交网站上开始出现了“始祖鸟专坑中产”的声音。
负面声音积累已久,而喜马拉雅山上的一场“烟花闹剧”成为了导火索,最终导致始祖鸟品牌形象的“雪崩”。
目前,始祖鸟官方账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活动相关内容均已删除。帖子可以被删去,而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的负面印象难以消除,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短期内无法消弭。